中國設計師:辦秀就是想接單
時裝設計師王陶的這個春節是在紐約度過的。就在春節前的2月16日,她在紐約林肯中心舉辦了她同名品牌在紐約時裝周的第二場秀。身穿著自己設計的品牌Taoray Wang的軍綠色翻領黑大衣,王陶站在紐約曼哈頓的萊克星頓大道上,一邊冒著寒風等著計程車,一邊說:“我們九月的時裝周還會來,以后我們每一季都會來。”不遠處就是奢侈品百貨公司Barney’s New York的旗艦店,王陶希望自己的品牌在那里有一席之地。
中國設計師在紐約時裝周辦秀早已經不是新奇的事情。光這一季的紐約時裝周,從中國遠道而來辦秀的就還有年輕設計師范然等人。許多華文媒體自然紛紛為中國面孔走出國門、亮相紐約叫好。不過,業內人都知道,設計師們參加時裝周的原因并不相同。
多數例子是像范然一樣的新銳設計師,憑借優秀的設計在“梅賽德斯-奔馳中國先鋒設計師”比賽獲獎,從而直接得到在四大時裝周亮相的機會。因為有大公司梅賽德斯-奔馳傾力相助,每年獲獎的設計師可以不用過于操心秀導和公關安排,但是這也意味著他們的出場機會可能只有一次。
王陶走的是另一條道路。在紐約辦秀,要先過設計關:她的設計必須獲得紐約時裝周舉辦方——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的認可。接下來她還要操心與美國秀導公司、公關公司的合作,因為后面兩者將會對時裝秀的質量和影響力起很大作用。當然,強大的資金支持也必不可少。身為日播時尚集團股東之一的王陶直言不諱地說,她不僅僅是為了讓世界看到自己的作品,這也是集團的持續性商業投資:她辦秀,是想把她同名品牌的衣服留在美國。
展示高級成衣的國際四大時裝周——紐約、倫敦、巴黎、米蘭時裝周是服裝設計師獲得關注的最好機會。秀場聚集了幾千名記者和攝影師;設計師的衣服會常年在電視、報紙和雜志上出現。媒體的報道是批評還是贊美倒不重要,按照設計大師克里斯蒂·迪奧的話說,“重要的是這些能不能出現在頭版”。
曾在歐美國家任品牌設計總監、并師從日本名設計師的王陶深諳時裝周的實際功用。她說,“我想要市場,紐約有更大的市場。北美市場是繼中國之后最大的市場,我辦秀就是想要接單。”
接國際訂單,在中國服裝紡織業國際化的進程當中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在美國還有歐洲,很多衣服、甚至是大牌設計師的衣服內里,都印著“中國制造”的字眼。根據全球紡織網的數據顯示,早在2013年底,中國服裝紡織企業在國外設立工廠約2600多家,分布在108個國家和地區。 中國服裝紡織業對發達國家的品牌技術及上游原料進行并購的案例也在日益增多。例如,如意集團收購澳大利亞棉田農場、富麗達集團并購加拿大紐西爾溶解漿公司、中銀絨業收購世界知名的英國羊絨紗線生產商鄧肯紗廠。
盡管中國服裝紡織業在邁出國門方面做出了多方位的嘗試,但是在設計上,中國設計師嶄露頭角的并不多。一些歐洲大牌的衣服盡管在中國生產,但還是要特別注明“意大利設計”(Designed in Italy)一類的字眼。
王陶的嘗試有所不同。她跑歐洲談面料,從意大利拿到上等的羊絨面料,然后在中國設計,由中國工人手工制衣,最終想要在美國賣出她“中國設計”和“中國制造”的動輒幾千美元的高級女裝成衣。
關注中國品牌走出去的人們會問她,她設計中有什么中國元素。“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常是中國式走出去的口號。王陶說,自己并沒有在設計當中強調中國元素。
“我不希望打上中國式設計的烙印,”王陶說。作為一個設計師,她關注的是創作,并不愛探討太多“高大上”的思想,所以也沒有想太多中國設計走出去的事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