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過年服飾之說
很遙遠很遙遠以前,人類有了部落生活,由此便有了節日,而歷法的產生,無疑將其列入一種范式。凡掀過一年又迎來一年之際,各種活動就顯得至關重要。過好了就預示著來年的幸福,有個閃失則唯恐給新的一年帶來不順。服飾最顯眼又人人穿戴,于是服飾就被注入寓意。換新衣新鞋意味著丟掉去年的不悅,完全以一個新的精神面貌迎來天地間一縷新的陽光。
中國人講究天干地支,十二生肖,這又給嚴格的歷法帶來活潑的形象。人們在盼著新的一年到來時,還迎來一個新的動物生靈。如京津一帶老年婦女除夕時戴的紅絨絹花“聚寶盆”,就因為每年生肖不同而給人以新鮮感。大紅或粉紅色絨絹花,作為服飾中的頭花,給人帶來年意,與吊錢、春聯等紅成一片。就連年畫上的戲出人物、娃娃美人都衣著鮮艷,為的是顯示吉祥。
農業社會經濟中的人,最愛過農歷新年,即春節,又稱大年。這與農閑時有充裕的時間來準備,同時又有足夠的精力去享用有關。過去男人要練鼓會、高蹺,舞動紅綢帶,為了便于讓遠處的人觀看,一般這種廣場活動的表演者都要濃妝艷抹。男人扮女人,無論踩高蹺還是跑旱船,衣服一定要大紅大綠,以其高飽和度、高明度給人視覺神經帶來興奮。女人離年遠時,做全家老少的新衣新鞋;離年近時,已放下針線,一門心思去做吃的了。我小時即上世紀50年代,天津市中心的女主人們也要忙新衣,只不過有棉襖還有毛衣。我上面有兩個兄長,僅我一個女孩,早早地爸爸就買來一斤紅毛線,媽媽會一針針給我織一身每年不同的紅毛衣毛褲,媽媽用卷卷的白羊羔皮給我的紅綢面棉襖滾邊兒,然后自己盤扣兒,頂端是一個鏤空的黃銅球,那是一番心思,靜靜的,寄托著愛……
不像現在,尤其是一線城市里的人平日里忙得馬不停蹄,春節只是一個信號,象征著七天假,提前訂票去旅游,看看老人,大吃大喝,哪有時間做衣服?近日見報載,人們還是想過年給孩子買件新衣服,但是已趨向于國際名牌。這就等于說,買件新衣是殘存的年味兒,可是一連串英文字母已離中國傳統年節相去甚遠了。
不想懷舊,也不想憧憬,信息社會的過年服飾或許就應是這樣,誰知大數據時代,除了3D打印之外,還會有什么呢?
別管穿什么,過年總是好的,并愿明年更比今年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