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業績不振關店止血 難敵ZARA、H&M等快時尚品牌
艾格在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彼時的中國對正宗歐美時裝概念還比較模糊,類似品牌的稀缺讓艾格得以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以至于它甚至把整體的銷售重點都放在了中國。
艾格最輝煌的時候是在1999年至2007年,當時它在中國區的業績能保持兩位數的增長,而它的法國的盈利能力并不強,中國區的發展彌補了品牌在歐洲的業績,如今情況卻恰恰相反。從2013年開始,艾格業績開始不斷下滑,2014年三季度,艾格銷量達到2.84億歐元,下跌2.1%,而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2014年披露的前9個月業績顯示,凈銷售127億歐元,同比增長6.6%,與艾格整體銷售下滑的勢態形成鮮明對比。為了挽救業績日漸下滑的局面,品牌已在中國減少了213間虧損門店,據統計,截至2014年9月,艾格集團在全球共有分店4144家,其中有2966家在中國。
對艾格來說,最大的敵人莫過于從2005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的Zara。艾格的店鋪以商場專柜為主,商場+代理的模式,讓艾格在中國的開店數量節節攀升,因此在Zara、H&M等快時尚進軍中國區時,艾格已經在中國市場上有了全面的布局。或許,令艾格萬萬想不到的是,財大氣粗的Zara們會以獨立店鋪的形式出現,大型門店外加上檔次的裝修布局,Zara們迅速引起了消費者的注意。就開店這一點來說,艾格已經開始輸了一半,對于深埋在商場里面的專柜來說,商場外獨立的門面顯然有更吸引力,盤下大店面來做店鋪,前提是要有豐厚的財力做支撐,Zara和H&M等國際快時尚品牌均以直營為主,而艾格則主要是以加盟為主,無論是在資金還是在管理上,艾格都缺乏開獨立大店的勇氣。
在2012年,艾格中國區CEO付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覺得艾格是快時尚品牌。但是,在消費者心目中,艾格離快時尚還有一定的距離。上貨速度上沒有Zara、H&M和優衣庫快,款式也遠沒有Zara和H&M新穎,把艾格定位為快時尚,確實是過于自信的表現。ZARA、H&M、GAP和優衣庫四個國際快時尚品牌中,Zara是當中最強勢的,它采用的Vertical Integration(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功務具有內在聯系的企業間的合并)模式極大的縮短了出貨時間,普通時尚品牌或許需要9周的時間來上新,而Zara則只需要4至5周的時間,同時Zara的這種模式也讓品牌在市場調研,設計,打板,制作樣衣,批量生產,運輸,零售等環節有更好更快的控制,當然產品價格也相對比較高。而像艾格這類以外包為主的品牌,則輸在了“快”上,此外,Zara及H&M等快時尚品牌有著專業的買手及設計師團隊,這也是艾格需要學習和借鑒的,畢竟一成不變的淑女風格及缺乏創新的設計已經不能滿足都市女性的消費需求。
目前的艾格還不能和快時尚畫等號,若想奪回中國時尚,除了優化供應鏈之外,也應盡快去迎合年輕人的穿著習慣去做產品和市場營銷上的變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