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服裝看上世紀50年代的生活
這里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從服裝看上世紀50年代的生活。
共和國成立以來的65年,中國人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變遷,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豐富,無不折射出社會的進步?!吨袊钣洃洝?,著力于反映這樣的點滴進步。上世紀50年代,百廢待興,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樸素簡單。如當時一首民謠所唱:“四個兜的中山裝,小米高粱吃得香,幾戶人家一個莊,走親訪友靠步量。”本報特摘錄幾篇1950年代流行的服裝,讓讀者一窺當年生活的點滴。
中山裝取代了西裝
新中國剛成立時,人們在服裝上保留著民國時期的樣式。城市市民一般穿側面開襟扣的長袍,婦女穿旗袍。農村男子一般穿中式對襟短衣、長褲,婦女穿左邊開襟的短衫、長褲,有的還穿一條長裙。衣服面料多是機織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上世紀50年代以后,穿衣打扮與革命緊緊聯系在一起。西裝和旗袍漸漸被看作資產階級情調,在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消失了幾十年。男人開始以中山裝為主裝,不再穿長袍馬褂;女人穿對襟襖,不再讓旗袍“裹足不前”。特別是中山裝,成為中國男人最莊重最常見的服裝。
孫中山曾經闡述過該服裝的思想和政治含義:衣服外的四個口袋代表“四維”(即禮、義、廉、恥);前襟的五粒鈕扣和五個口袋(一個在內測)分別表示孫中山的“五權憲法學說”;左右袖口的三個鈕扣則分別表示“三民主義”和“共和”的理念,衣領為翻領封閉式,表示嚴謹的治國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間凸出的袋蓋呈筆山形,代表重視知識分子;背部整片無拼縫,表示國家和平統一之大義。
共和國領袖毛澤東就特別喜歡穿中山裝。開國大典時,新中國的領導人第一次在天安門城樓上集體亮相,毛澤東和他身邊的領導人穿的就是中山裝。
于是,受革命的感召和對共產黨干部的崇敬,中山裝在一些青年學生當中引起追捧。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上世紀50年代,誰要是擁有一套毛料中山裝更是令人羨慕的事情,而在中山裝的右上口袋插上一支甚至兩支鋼筆,則是有知識、有文化的表現。
這種服裝及其衍生變化后的服裝,成為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民眾的主要服裝樣式。直到今天,中國的領導人在一些重要場合也會穿中山裝。
年輕姑娘愛上工裝褲
1949年以后,隨著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經濟的改造完成,國家建立了社會主義集體經濟和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剝削階級已經消滅,工人階級地位較高。年輕姑娘穿工裝褲成為一種榮耀,那不僅代表自己已然成為工人階級的一員,還表明自己進入了全民所有制的工礦企業。因為一般來說,只有大型全民所有制企業才會定期發放勞動布工作服,而工裝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款。
工裝褲選用的布料是純棉藏藍、結實耐磨的勞動布,款式為背帶式長褲,胸前有一口袋。極少數頭腦活絡的愛美姑娘會偷偷將工裝褲寬松的褲腰往里縫上幾針,隱隱約約掐出個腰身來。
在工裝褲里配一件紅白小格子或者藍白小格子長袖襯衫,下班之后在廠里洗完澡,將濕漉漉的頭發高高挽起,端個臉盆,臉色紅撲撲地從廠里走出來,這種形象讓很多沒能進廠的女孩羨慕,讓更多男人悄悄心懷愛慕。
那個年代的女工不會知道,世界上第一條工裝褲是一名美國猶太人發明的。天生具有經商稟賦的李維在1853年用搭建帳篷的牛津布,為一位西部淘金者裁剪出一條長褲,這就是世界上第一條工裝褲,當時它被工人們叫作“李維氏工裝褲”。如今,這種工裝褲已經成了一種世界性服裝—Levis牛仔服。
國際大牌明星艾薇兒、麥當娜等人的低腰工裝褲,釘上水晶、亮片,臀圍稍收,腿部開始放寬松,到褲腳口有寬寬的翻邊,被她們穿出了性感和華麗,透出了大牌范兒。
上世紀50年代與女工們的工裝褲相配的,除了上身的長袖格子襯衫,還有頭上的圓頂有前檐的工作帽,腳底是黑色布面露白邊的手工布鞋。如今工裝褲成了性感的代名詞之一,在搭配上比長褲更講究,視覺效果奇異的高跟鞋搭配法是它的制勝法寶,一雙跟部纖巧且高十厘米以上的金色高跟鞋、一件蔽體值最小化的吊帶背心,讓工裝褲的女人味綻放十足。
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當年都穿中山裝。
穿“布拉吉”的漂亮女孩,神情洋溢。
舞會的靈魂“布拉吉”
1955年5月17日上?!肚嗄陥蟆房橇耸鹈皢⑿隆钡奈恼隆吨С止媚飩兇┗ㄒ路罚恼抡J為,現在有條件可以打扮得美麗一些了,然而姑娘們的服裝大都還是“清一色”,有的姑娘全身一色藍。我們不但要把國家打扮得像一個百花盛開的大花園那樣,也要把姑娘們打扮得像一朵鮮花、一顆寶石一樣。文章最后呼吁:姑娘們,你們大膽地穿起花衣服來吧。
1956年1月,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舉辦了花布、絲綢、織錦圖案展覽會,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其中有不少鮮艷豐富、健康而富有生命力的花布圖案,如紅楓小菊、小玫瑰等,深受人們喜愛。1月10日上?!肚嗄陥蟆穲蟮懒诉@次展覽會,并再次提出:
姑娘們,別老是穿得灰溜溜的,穿得漂亮些,把自己打扮得和鮮花一樣。
當電影《護士日記》中的女護士簡素華哼唱著“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時,看過這部影片的中國男性,也為這位有點小資情調的美麗護士所傾倒。
1956年,人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流行的色彩也從藍色、灰色變得豐富多彩了。從蘇聯傳入的連衣裙“布拉吉”成為最受歡迎的服裝:寬松的短袖、褶皺裙、簡單的圓領、碎花、格子和條紋,腰際系一條布帶。
“布拉吉”本是前蘇聯女子的日常服裝,50年代,在中國大眾的視野中,多是蘇聯畫報、期刊和電影,那里面人物的著裝和專門開辟的時裝專欄間接影響著中國大眾,身穿“布拉吉”的援華女專家則成了大眾直接模仿的對象。
當蘇聯女英雄卓婭穿著飄逸的“布拉吉”就義時,“布拉吉”成為一種革命和進步的象征,也因此成為上世紀50年代最流行的女性服飾。電視連續劇《金婚》里的小學教員文麗,就以一身“布拉吉”引領了廠區家屬的著衣時尚。
大街小巷、建設工地,上至知名女性、社會名流,下至基層女工,都曾穿過“布拉吉”,甚至幼兒園的小女孩也會有一件屬于自己的“布拉吉”。“布拉吉”在女性之中幾乎人手一件。一群年輕的女孩子,臉上寫滿笑容,身上洋溢著青春的活力,滿懷著革命的激情,他們梳著油黑的大辮子或劉海齊眉的短發,穿著五顏六色的“布拉吉”,嘴里唱著流行的歌曲,上學、上班、開會、集會、游園,投身于新中國百廢待興的建設之中。
上世紀50年代的中國大城市盛行周末舞會。那時的舞會正規、優雅,而“布拉吉”就是那種溫馨浪漫的舞會上的靈魂。
后來,由于中蘇兩國關系惡化,“布拉吉”的名稱不用了,但“連衣裙”即“布拉吉”的意譯名一直沿用下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