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買手:空中飛人一杯咖啡撐全天
Jason已經入行五年了,他早已習慣把酒店當成家。他每個月都要飛幾十個國內城市,給陳列師和銷售人員做貨品知識培訓。出國買貨也是“看上去很美”,無論是在米蘭還是巴黎,沒等倒過時差,又要馬不停蹄工作,直到第二天早上5點。也時常忙到沒有時間吃飯,一杯咖啡就是他一天全部的能量來源。而Jason即便是在國內品牌工作,一個月少則四五次,多則沒有上限的出差頻率也屬正常。
如果要用一套流程來描述Jason的工作的話,那就是:研究各種數據,結合市場調研確立采買計劃,每年飛去法國米蘭的公司總部采貨3-4次,根據國內市場進行差異化分配貨品,飛去不同城市做銷售培訓,講解每批貨品賣點和時尚理念,跟蹤銷售情況和庫存。然后不斷循環這個過程。出差、加班跟進、分析數據是買手的必修課。
業內人士表示,在國內服裝行業,不同規模和類型的服裝公司,買手的薪資水平相去甚遠。傳統或中小型服裝公司,沒有買手級別劃分,甚至采買部門只有一人,買手薪資在4000-5000元左右。而大型服裝公司和海外奢侈品牌買手薪資則因級別不同而有所差異,在8000-2萬元左右,他們甚至是獵頭公司的搜索目標。
在國外,統計學是買手最重要的課程之一。第五大道奢侈品網旗下女裝品牌S&S現任買手梁國華就為我們展示了他常用的各種數據分析表格,名目繁多而復雜。一個專業時尚買手在采買前要做大量準備工作:既往銷售數據分析、銷售周期分析、國際流行趨勢預測、將貨品按照季節季度進行劃分、預期銷售指標分析、OTB分配分析(成本預算),輔以市場考察、商圈購物特點和消費人群分析,最終確立銷售目標,初定采買計劃,即當次采買的款式、數量、顏色、型號以及衣、裙、褲、鞋、包、配飾等的構成比例。
其實,在一個企業內部,買手最初叫戰略采購員,在很多公司買手從屬于商品部,從采購預算核算到實際采購的發生到商品企劃的方案都是買手在做;買手制企業指的是公司每個部門的職能與公司人員的職能都是圍繞買手的工作流程進行的快速、有針對性地運營的一種企業經營形式。他們有一套嚴謹的運作體系與考核體系,像西班牙的ZARA、美國的NIKE等服裝零售企業都是這樣的運作模式。
那服裝買手與企業的命運的聯系又是怎樣的呢?對此,Jason表示:我們站在設計師和消費者之間,平衡天馬行空的設計和現實的目標市場,必須讀懂消費者,甚至要學一點心理學,不然決策失誤,就意味著公司賣不動貨,錢砸進了無底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