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非遺介紹——宋錦
蘇州生產的宋錦,織工精細,藝術格調高雅,具有宋代以來的傳統風格與特色,與元明時期流行的光澤艷麗的織金錦、妝花緞等品種有著明顯的區別。傳統宋錦的生產制作工序很多,從繅絲染色到織成產品前后要經過20多道工序。
其產品的基本特點是采用了經線和緯線聯合顯花的組織結構,應用了彩拋換色之獨特技藝,使織物表面色線和組織層次更為豐富。這一技藝特征被后來的云錦所吸收,并一直流傳到當代的織錦技藝上。
根據織物的結構、技藝的精粗、用料的優劣、織物的厚薄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分為重錦、細錦、匣錦和小錦四類,也可以將重錦、細錦歸納為大錦,即大錦、匣錦和小錦3類,它們各有不同的風格和用途。大錦包括全真絲宋錦、交織宋錦、真絲古錦、仿古宋錦等品種。
常用于裝裱名貴書畫和裝潢高級禮盒。合錦,常用于裝裱一般書畫的立軸、屏條等。小錦,包括月華錦、萬字錦和水浪錦三種,多用于裝橫小件工藝品的包裝盒。
宋錦的織錦文化在傳承的道路上險些失傳,吳建華的出現改變了宋錦的命運。吳建華,2000年創立鼎盛絲綢有限公司,經多年摸索根據宋錦工藝改造而成的首臺電子提花機于2012年3月問世,隨之,“明代鳳鶴方方紋”、“唐代連珠紋”和“漢代如意錦”等融合現代元素設計、制作而成的具有全新視覺感的高檔絲綢產品相繼成功面世,2012年11月7日,中國宋錦開發應用基地落戶鼎盛,人類歷史的瑰寶基因植入鼎盛的生命,從此枝繁葉茂生根開花。
傳承人現狀 錢小萍,蘇州絲綢博物館的創始人和第一任館長,中國第一家古絲綢復制研究所、古絲綢復制研究所的創始人和館長,文化部授予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傳統蠶桑絲織技藝宋錦的傳承人,成功復制東周時期“條形幾何紋錦”、“方孔紗”等珍貴絲綢文物20余件,編著國家重點圖書、80萬字的《中國傳統工藝全集——絲綢織染》,以絲綢織法發明第二代人造血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