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品牌“關店”與“庫存”讓我們反省
當下國內各運動品牌的“庫存”和“關店”事件被議論紛紛,這讓原本對此行業前景有所顧慮的人更加懷疑或是直接持否定的態度,再加之市場上網絡上諸多負面消息的結合,一些運動品牌的經營者問:“運動行業是不是不行了;是不是要換個品牌或是干脆換個行業;今年是不是要提前進行庫存消化;是不是要進行人員精減;是不是要調整渠道”等等。相信有這些困惑和想法的人很多。
一個行業如果是比較容易賺錢,且進入的人大多數都在賺錢,那么這個行業的進入門檻就會降低,進入的人會越來越多,運動品牌的早期正是這樣。從2001年始,運動品牌的良好發展勢頭就開始顯現,并逐步進入了一個持續、高速發展的階段,特別是2005年~2008年,可謂是它的黃金時期,更將之發展推到了一個高峰。在此之前進入行業的人大都賺得缽滿盆滿,所以在賺錢的效應下,進入該行業的人就越來越多,市場上最直接的體現就是一夜間品牌多了許多,門店的數量更是倍增。
每個行業都有一個平衡點,一但打破這個平衡點,就會產生相應的連鎖反應。當下體育運動的品牌、門店和所生產的產品其數量已遠遠超出了市場的需求,所以天秤就失衡了,現在我們看到的市場就是一個失衡的市場,而當下“庫存大、利潤低、銷量下降、關店”等這些現狀就是失衡后產生的結果,這也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因為一個行業要成熟、規范,一定要經過調整、洗禮,它不可能一直都一帆風順,運動品牌在經過近10年的高速發展后,之前所積累的問題越來越多,現在開始慢慢暴露了出來,故當下我們所看到的、所體驗的,及各品牌、客戶所開展的自救等行為,就是一個調整的過程,就如之前的休閑服飾行業。這個過程是痛并快樂的過程,對于實力較強,運作管理較好的品牌企業來說,雖然也難免會被之波及,但它更是檢驗和提升自己、鞏固地位、擴張城池的好機會,而對于那些原來不注重自身管理,只靠行業自然增長而存活的品牌企業來說,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故此,對于當下的品牌企業或是客戶來說要認清自己所處的環境,對自已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并立即著手實施相應的自救、自強措施,比如關閉部分低效益的門店;提升終端的細節管理,提升單店效益;關注貨品采購讓訂單更科學合理;關注產品的銷售跟蹤,提升毛利降低庫存;關注員工的培養與成長,提升其專業素質等等。
盲目轉行或是更換品牌甚至放棄,并不是品牌企業最佳的選擇,轉行后有多大的把握所選擇的新行業發展前景一定就是良好的嗎?對它的運作規律了解嗎?所更換的品牌對其公司的內部管理有多少了解,有多少信心?外表光鮮,內在腐朽的企業在當下不是沒有,品牌企業們有多大的把握不會遇上?
一個生病的人想要康復有兩種應對方法:一是吃藥,二是鍛煉身體。大家會選擇哪種?自救及自強的行為就是鍛煉身體,它能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健康,更有抵抗力,而更換行業或是品牌的行為就是選擇吃藥的行為。生病就吃藥病固然會好,但是自身的抵抗力卻沒有增加,反而是不斷的減弱,這樣在面對下次“病毒”時,往往會更加無力抵抗,而染上更重的病。
因此,品牌企業無論身體是否有病,都要加強自身的鍛煉,提升體質,讓自己變得更加結實、健康,只有這樣,在“病毒”來臨時才能不畏懼,才能活得更精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