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領導人服飾政治學
中國人自古就明白服裝具有重要的社會政治功能,《周易·系辭下》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資治通鑒》里面有一段,寫的是唐德宗為了表示自己很節儉,就指著自己身上的衣服對大臣說,此衣已三浣矣。意思就是說他這衣服已經洗過三遍了還沒扔呢,簡樸得簡直太駭人聽聞了。
服裝在古代禮制系統中占據重要地位,成為“辨名分,明等威”的工具,被作為調整家庭、群體和國家中人際關系的手段。它使等級制合理化,并促使人們認同社會價值。中國人一向重視服裝,自材質、顏色、款式到飾物均有一整套范式,歷代新王朝建立都要“改正朔,易服色”。滿人入關后,強制漢人易服,以致引起民眾的強烈反抗,因此,對于中國人而言,關于服裝的民族象征意義尤為重要。
先看國外,每逢國家盛典時,奧巴馬必穿美國貨“林蔭大道”皮鞋,丑聞纏身的克林頓為討好民眾而著“華盛頓裝”,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10年不變的阿富汗披風和羊皮帽只為突出阿富汗的“國際存在感”。
政要對服飾的迷戀,很大程度上是受政治動機所驅使,懂得在復雜的政治氛圍下如何包裝自己。例如,奧爾布賴特會見薩達姆時,戴蛇形胸針,以示強硬。
但也有一些拙劣的領導人,純粹出于奢侈與自戀,淪為服飾政治學上的笑柄。據說,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西服上的條紋,全是他的名字。他的自戀,正好投射到權力上的戀棧,最終遭人唾棄。
再看咱們中國,比如會見外賓和參加國際會議的時候,一般都選擇西裝,這叫做開放的中國;黨內會議,有時候會選擇中山裝,這叫傳統的中國;下基層,考察慰問,運動鞋夾克衫,這叫做人民的中國;到了軍隊場合,又換了綠色的毛式裝,這叫做路線不變的中國;而由孫中山先生創立的中山裝更是屬于咱沖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國際品牌。
新中國成立后,中山裝進一步改良,發展成了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言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服裝,“八大”來臨之際,毛主席更是穿上這套中山裝,拍了張標準像,掛在了天安門城樓,成為了該品牌的長期代言人,從此,毛裝名揚海內外,成了國人的世界名片。
早在1912年,孫中山就提出制定中國自己的禮服,孫中山感到西裝穿著不便,而中國原有的服裝過于陳舊、拖沓,因此,親自致力于新服裝的創制。
毛澤東對“中山裝”很欣賞,他一直堅持穿中山裝。1957年中共“八大”,毛澤東穿上重新定制的中山裝后,拍了標準像,并被放大懸掛在天安門城樓正中。從那以后,只要在重大場合,毛主席總是穿著這款中山裝,國外就把這種改進的中山裝稱為“毛式中山裝”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外交部長喬冠華將率代表團出席第26屆聯大。代表團出發前夕,周恩來親自接見了全體成員。在談到服飾問題的時候,根據當時的情況,周恩來莊重地要求:“在出席正式會議的時候,中國代表要穿中山裝,不要穿西服。你們可是代表中國啊。”
胡耀邦是改革開放后中國最高領導人中第一個穿西裝的。他是在以身作則地鼓勵人們穿西裝,看來他把這視為培養開放意識并向世界展示中國開放形象的一種手段。1989年,胡耀邦生前穿西裝的最后一張彩照,第一次用在了追悼會上。
在1992年南巡期間,鄧小平同志主要身著灰白色和深藍色兩件夾克衫。夾克衫是鄧小平極具代表性的裝束,可以作為體現國家轉變時期的領導人的一個符號。既顯親切隨和,又表現出解放思想、敢于開拓的胸懷和決心。
2001年10月20日至21日,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中國上海成功舉行。與會經濟體領導人身穿俗稱“唐裝”的中國傳統服飾在上海科技館樓前合影,成為這次盛會一大亮點。由于APEC會議的帶動,古色古香的唐裝成了中國當年最時尚的服裝。
1949年開國大典,新中國領袖毛澤東身著中山裝閱兵。鄧小平在1984年閱兵時穿的也是中山裝。同樣,當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時,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江澤民穿的也是中山裝。2009年10月1日,胡錦濤身穿深色中山裝,主持新中國成立60周年閱兵儀式。閱兵式上的中山裝既有傳承又不失革新意味,“傳達出中山裝這一中國‘政治圖騰’蘊含的開放民主、民族復興之意。”
2014年3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歐參加荷蘭王室的宴請。按照歐洲王室禮儀,出席國宴的主賓都必須穿禮服。燕尾服是西方人的禮服,西方人在這種場合也從來不穿西服。然而中國國家元首穿傳統的中山裝,似乎又太多政治內涵,而且看上去有點呆板。
當習近平與彭麗媛身穿中式禮服出現在古老的阿姆斯特丹王宮時,世界為之眼前一亮,國人為之精神一振。習主席穿的猛一看像是中山裝,但并不是傳統的那種:具有全新設計感的中式禮服彰顯中國文化內涵,習主席率先踐行文化自信,展示民族風采,又詮釋出一種開放創新的姿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