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行業掀起“快時尚”新熱潮 考驗供應鏈管理能力
迎合潮爸潮媽需求
迎合潮爸潮媽需求 “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現在的童裝對時尚的要求越來越高。”營銷專家蘇靜表示,如今的童裝也分出紳士系列、牛仔系列、公主裝、淑女裝等系列化產品,都是在迎合父母的審美觀,“每個孩子都有父母想打造出來的模樣,所以兒童用品品牌正在越來越深入地研究當下父母們想法、審美觀、時尚感等等。”
在9月份上正集團旗下“00后”兒童用品品牌的產品會上,企業與深圳衛視《飯沒了秀》欄目主持人強子簽約,讓其擔任公司的“愛心公益大使”。上正集團董事長留擁進表示:“如今童裝消費者是‘80后’、‘90后’的潮爸潮媽。公司除了在產品設計上,提供從3歲到13歲兒童的服裝、鞋子和服飾配件系列外,還會貼近當下父母的精神需求,扮演整合資源的角色,推出更多公益活動,既讓父母參與也讓兒童參與,用小愛喚起大愛。”
小玩皮總裁黃良生認為,不同于成人品牌的消費者就是成人本身,兒童用品品牌有著雙重的消費者。“產品的使用者是孩子,但購買者是父母,所以兩重消費者的需求都要考慮到。”他認為,在產品上就是要注重童趣,但也要考慮到父母購買時的對時尚流行的需求。
蘇靜也認為,目前以及未來的童裝消費主體是“85后”、“90后”,他們沒有經歷物質匱乏的年代,他們消費的是個性。盡管兒童用品品牌提出了“快時尚”概念,但畢竟不能過于成人化,要保持兒童用品的特點。“如今的父母,審美都是越來越個性化,對品牌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把握時尚的節奏,這是兒童用品品牌需要重點考慮的。”她說。
考驗供應鏈管理能力
考驗供應鏈管理能力 國際快時尚品牌的一大特點及最大優勢就是從概念到產品轉化之間的超級速度。事實上,一個專賣店對鞋服的SKU(庫存進出計量的單位)數量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從寬度上講,它要求有足夠的品類支撐,并且能按照季節波段陸續有貨上。如何既把握市場需求,又符合生產節奏,都在考驗著走“快時尚”路線的兒童品牌。
“國外企業一般當天就能完成流行轉化,國內企業大概需要1-2個月時間。”蘇格熊格調童品營銷副總王小君認為,“快時尚”路線要求兒童產業有強大的研發團隊。
“不是流行的東西,就符合品牌的定位。”王小君說,比如蘇格熊強調品牌的蘇格蘭元素,在研究流行趨勢的時候,除了掌握流行元素,還是結合自己的品牌文化,對流行產品進行分析、優化和延伸。“一個是要在別人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抓住流行,還有必須有強大的團隊支撐產品的設計生產。”他說,要達到“快時尚”,配貨制的企業往往希望做到“款多量少”,這將考驗企業整條供應鏈的極速反應能力。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認為,越是產業鏈上游,企業需要組織的生產周期就越長。如果要實現“快時尚”,產業鏈條的下游卻會出現相反的情況,在下游就會發現市場需求對其產能釋放、訂單的影響越明顯,企業必須根據其下游的需求來組織安排生產。 “要解決這種矛盾,企業除了應該著手搭建信息化平臺,從零售終端到總部相關部門及人員、生產商、原材料都能同步實時掌握零售終端的銷售和庫存情況,同時,企業還通過對銷售和庫存的分析,迅速反應,為生產和商品開發提前做準備。”業內人士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