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戰衣”上服制造 "由出到進"花開11PARK
能否在戶外服上植入定位芯片?發生意外時尋人搶救會更有效。這是上海服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貽宗新近的一個大膽設想。他說,上服近年來的創新得益于從敢想到敢做。
無論是消防服專利技術,還是意大利品牌集合店11PARK,上服走出的內外貿并舉之路,都未曾背棄服裝生產和進出口貿易主業。而這場"逆襲"交出的成績單是:內銷額去年同比上升52%。"創新不是‘‘空中樓閣‘‘,而是腳踏實地的大膽發展。"張貽宗向記者強調:上服集團始終要姓"服"。
科技
消防“戰衣”上服制造
看似普通也不厚重的一塊布料,放進燃燒試驗箱中,用規定火源點燃相應時間后,卻并未化成灰燼。在上海服裝集團的科研實驗室,記者目睹了一次“內部”專業檢測試驗:這塊普通布料其實一點不普通。
“消防員身上的消防服用的就是這種材料。”工作人員向記者“揭秘”:這項試驗是為了測試服裝的阻燃性能,“對于阻燃性能的評價以織物的燃燒速率為主要依據,只有符合標準要求的才能被視為阻燃產品”。
不僅阻燃性能好,這種消防服還很輕薄。工作人員舉出一組數字:“通過多重防護設計、多種纖維的優化配比、新型復合面料的組合工藝技術創新等手段,使消防服的整體重量得以減輕22%、厚度趨薄,而整體熱防護性能則提高20%以上,在國內率先實現了該項產品的升級換代。”
說起上服制造的消防“戰衣”,上海服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貽宗毫不掩飾他的自豪:“由上服開發的輕薄型消防服解決了重量、厚度與阻燃隔熱、防水透氣等功能集于一身的難題。從發明專利,到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再到科技進步獎,這項科技成果與榮譽等身。”
不僅運用在專業服領域,上服的科技研發還穿行于普通市民的日常衣著。
近幾年,不少國外品牌將生產訂單轉移到東南亞,而上服旗下的飛達服裝廠卻是個例外。張貽宗告訴記者,包括哥倫比亞等在內,飛達服裝廠承接著20幾個知名國外品牌的定牌定點生產。“上海的生產成本無疑更高,但大品牌注重質量,它們看重飛達廠的金字招牌——國家級產品免驗企業。”
當然,上服不甘心僅僅替人“做嫁衣”。上個月,在復興公園上演了一場戶外服新品秀,色彩絢麗、功能齊全的多款戶外服并非國外品牌,而是上服旗下的自主品牌——“Un-usul”,簡稱3U。
雖然進入市場并不早,但張貽宗對“3U”很有信心:“有一點消費者可能并不知道,上服是國內首家選用GORE-TEX面料生產各類服裝的企業。”他甚至還有更“前衛”的設想:“今后可以嘗試在戶外服上植入定位芯片,在發生意外的時候尋人、搶救會更方便。”
時尚
"由出到進"花開11PARK
從敢想到敢做,上海服裝集團的創新并非“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原有優勢基礎上的求實之舉。
在這家原本倚重外貿出口的企業,進出口業務幾乎占據每年收益的“半壁江山”,其中出口又要占到95%-97%。而在出口形勢嚴峻的大環境下,上服幾年前就開啟“內外并舉”之道。
“消防服首次出口創匯,改變了多年來以代工、貼牌為主的創匯格局。”在張貽宗看來,上服集團自主知識產權能夠走出上海、走出國門,是創新驅動帶來經濟發展方式的“變臉”。
提到“內外并舉”,有一個項目不能不說,它便是——意大利設計師品牌集合店“11PARK”。多種質地遞送的簡約主義、白領女性偏愛的小清新……在“11PARK”四川中路旗艦店,記者看到了意式風格潮流美裝的一次集合,歐洲迷人風尚變得近在咫尺。
在這股國際風尚潮流的背后,是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圖謀”。
“傳統外貿公司熟悉國際貿易和我國關境進口操作流程,擁有豐富的國外客戶資源。”對于打造“11PARK”的初衷,張貽宗談到:作為一家年出口創匯近2億美元、進入中國進出口額500強排行榜的專業外貿企業,上海服裝集團旗下的進出口公司對外貿形勢的變化嗅覺敏銳,積極開拓進口轉內銷貿易業務,增強內生增長動力。
據記者了解,“11PARK”集合的意大利時尚品牌中,有的品牌設計師曾擔任世界第一奢侈品集團路易威登的藝術總監,還有意大利早期高級羊絨針織品的開創者。11PARK引進的品牌,均由資深設計師攜強大的采購團隊,親赴歐洲捕捉,定位于百分百全進口,突出原產地設計、制造和全球同步領先時尚概念。
目前,除了四川中路旗艦店,“11PARK”在滬上茅臺路上服商廈、淮海路商圈以及證大喜馬拉雅開設了3家專賣店,此外包括青島在內的全國其他地區專賣店、加盟店網絡也在籌建中,未來將逐漸成為步入國際軌道的品牌標志。
服務
上服城市奧特萊斯去年大賣1.5億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貿形勢嚴峻的同時,內銷市場其實也并不樂觀。近兩年來,滬上乃至全國不少零售商家的業績都出現下滑。為了打通全產業鏈,支撐自主品牌,上服集團開拓搭建了零售終端服務平臺,并以錯位經營尋求突破。
2011年9月,上服城市奧特萊斯在中山公園商圈的龍之夢購物中心9樓開張,經營面積3000余平方米,到2012年,正式步入軌道。
“上服城市奧特萊斯去年做了1.5億元,累計約有250萬人次進場。”張貽宗笑著說,上服城市奧特萊斯的優勢是錯位經營,不僅成為龍之夢的一個經營特色,也是上服品牌群中風格鮮明的服務性品牌,成為集團服裝生產性服務業轉型、會展業新突破的一個亮點。
據記者了解,上服城市奧特萊斯主打“親民牌”,服飾鞋帽以價格實惠著稱。除了上服的自主品牌,這一服務平臺還集結了一批外貿工廠品牌,以直銷形式走到零售終端。
對于上服城市奧特萊斯的“逆襲”,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在經濟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把服務平臺的觸角伸到市場最需要的地方進去,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上服城市奧特萊斯找到了夾縫里的生存之道。”
而上服城市奧特萊斯僅僅是上服集團的服務平臺之一。“上服羽博會運作3年已有相當的知名度,而在楊浦區和中山西路還有兩個工廠直銷點,當然也要打通商店渠道,讓不同的產品延伸到不同的受眾面。”張貽宗認為,品牌和產品定位決定了其所需要的平臺,“比如除了消防服,我們還生產保安服等專業服裝,這就需要門對門、人對人的上門銷售,而不是普通的零售渠道。”
兩年前,“十二五”規劃實施伊始,上服集團便積極開拓內貿市場。通過多渠道的服務平臺,到去年,收獲了這樣一份“成績單”:內貿比重大幅攀升,內銷銷售額累計完成近1.42元,同比增加52.48%。
對話
TALK
創新是傳統企業發展的唯一出路
上海服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貽宗:
記者:作為一家傳統企業的“大家長”,您如何理解創新轉型?
張貽宗:創新轉型其實是傳統企業發展的唯一出路。如果企業沒有創新轉型,那么企業的發展和生存都是沒有生命力的。所以我們現在搭建一些平臺、搞一些科技項目,都是為提高創新能力。不過,在創新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出發,脫離實際的創新是搞不好的。比如,11park就是建立在原有外貿資源基礎上的創新項目。
而轉型其實是市場對我們的一種“倒逼機制”。在現在的市場中,如果傳統企業不思考轉型,就是坐以待斃。在“倒逼機制”的驅動下,逐漸找到一條企業能力和市場需求匹配的出路。這條路可能不是我們過去所故有的,需要我們通過探索轉型,從而讓它更加適合市場。
記者:具體來看,上服集團目前重點在實踐哪些創新轉型的平臺和項目?
張貽宗:上服集團的歷史超過60年,我們的品牌有市場潛力和市場需求,所以發展機遇還是在主業,上服要姓“服”。今年,我們專門成立了品牌管理委員會,對集團董事會直接負責。這一舉措就是為了抓住主業機遇,以品牌為支撐來推動發展。集團旗下有很多服裝品牌,也有服務品牌平臺,品牌管委會的綜合協調機制可以打破各自為陣的壁壘,充分整合調動各種資源。
另外,錯位經營是我們轉型的思路之一。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另辟蹊徑,比如上服城市奧特萊斯就在中山公園商圈找到了獨特的細分市場和消費層級。
記者:轉型創新需要人才予以實現。在人才培養方面,上服集團有著怎樣的探索?
張貽宗:優秀的人力資源和人才隊伍,是支撐企業發展的基礎。一方面,我們大膽啟用優秀青年,推行“助理制”、“掛職”等方式,讓有能力的年輕員工上實崗、挑實擔,做到每個班子都有40歲以下的年輕干部,使企業領導班子年齡結構有明顯改善。另一方面,同時發揮典型示范的引領作用,比如總結樹立多位突出的先進典型。此外,還借助項目鍛煉培養人才,重視實施多元化、個性化的教育培訓,強化創新團隊建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