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零售業商業開發快速 業態應豐富化
在國內一件服裝的價格可以貴到令人咋舌,甚至令人痛恨,這一點沈建國也深有感觸,國內商場的一雙鞋子可以賣到1000元都不止,冬天的靴子可以達到1500元,這是中國老百姓不敢輕易消費的,而且商場里的品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價格卻沒有形成明顯差異。
零售價格回歸才能讓消費真正騰飛
中國消費者會發現,在所在城市有10家相同規模的商場,同樣一件衣服,也許8家都可以買到站在購物便利性的角度說雖然很好,但正背離了商場細分化的發展方向。
此外,在國內一件服裝的價格可以貴到令人咋舌,甚至令人痛恨,這一點沈建國也深有感觸,國內商場的一雙鞋子可以賣到1000元都不止,冬天的靴子可以達到1500元,這是中國老百姓不敢輕易消費的,而且商場里的品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價格卻沒有形成明顯差異。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國內品質不高的產品可以賣這么貴的價錢?為什么品牌促銷的時候差價會這么多?這就是零售業的盲點,促銷做活動的時候有客人,沒有活動的時候門可羅雀,顧客不是傻瓜,比如一件商品原價1200元,促銷的時候買100送100,這樣一來商品的巨大利潤帶給消費者的是對品牌的信譽產生懷疑,而且頻繁的促銷活動讓消費者產生‘不促不買’的消費心理,長以往會使商場或品牌的銷售處于被動。
而國內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行業更是占據了價格的優勢,以往線下的消費者被大比例地分流到線上,為了抓住商機,很多品牌選擇在中國快速發展網上自銷,這更是各類商場的殺手,現在國內一些商場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中國的顧客聰明到用一家美國的地址進行訂購,寄到美國地址,從美國地址用郵局快遞到手里。國內的商場應該引進差異性品牌,尋求國外的代理品牌,建設自有品牌,以增加所謂的錯位元素,比如臺灣的微風廣場,一年可以達到50億元人民幣的銷售業績,唯有臺灣太平洋SOGO抵制微風廣場,因其實力很雄厚,其中之一就是到歐洲自己代理品牌,到日本自己代理品牌,創造了幾十個品牌,進而與傳統的的百貨公司錯位區隔。
如今很多零售商意識到:零售價格回歸才能讓中國消費真正騰飛,品牌要從質量抓起。在進行品牌導入時注重個性特點及時尚度,進入市場銷售階段后,根據銷售地區的消費差異及購買心理做適度市場化調節,便可以事半功倍,更為消費者所接受及認知。另一方面,零售企業應該更多思考如何服務及體驗價值、銷售渠道扁平化、品類多樣化及精品化、堅持對品牌和相關產品高品質的追求。
商業地產開發快速 業態應豐富化
國內的百貨在賣什么?國內的百貨公司不是賣生活,而是賣商品和專柜,而后開出的百貨公司多數都在進行復制,最明顯的就是缺乏生活元素,像優良超市、品牌食品專柜、休閑、禮品、進口食品、硬家居產品統統沒有,更多的是品牌同質化、利益架構同質化、經營手法同質化、商業元素同質化、定位同質化、模式同質化、供應鏈同質化。除此之外,國內傳統百貨受到經營面積的制約,如最有代表性的百盛經營面積只達到1.5萬~3萬平方米,能容納的品類被大大壓縮,消費者的生活化體驗消費受到嚴重影響。
與此同時,快速繁殖的購物中心是百貨業的絕對威脅,原因在于與百貨相比,購物中心在經營上體現為專業分工,經營更加多元化且專業;由于經營體量較大,能夠提供一站式購物體驗,集購物、娛樂、餐飲與一體,集客能力更強于百貨。
而我國百貨多為聯營模式,雖然經營風險小,但只能是間接面對消費者,在經營調整時,需要通過調整品牌商來實現,速度顯得較慢。雖然在天性上說,百貨商可以以綜合性來彌補某品類經營的缺陷,但是為了應對競爭,百貨商還是需要轉變贏利模式,培養自己的買手團隊,從而進行差異化經營,“多數百貨公司是以年輕群體為主,缺乏綜合性的元素,缺乏生活的定位、缺乏兒童的定位、缺乏親子的定位;不難發現,中國沒有一個親子百貨,國內的傳統百貨公司拼的是平效,一旦有經營位置便會請兩個專柜進駐,以圖提高收益,試想一個母親逛街帶著小孩子怎么去這種地方。
在服裝銷售領域中,SPA將成為百貨商的挑戰者。目前百貨店仍然是服裝銷售的主力渠道,但渠道地位未來將逐漸削弱。與非SPA和百貨商不同,SPA距離消費者最近,能夠最快的適應消費者服裝需求的快速變化。其經營本質在于根據終端店鋪的銷售動向來進行靈活機動的貨品供給。與其他業態不同,其核心價值在于把利潤的關鍵環節放在銷售過程中,即當商品在店鋪時,消費者的需求已經表露的情況下,以最快的速度響應這種需求,獲得最快的存貨周轉率及最小的產品銷售折價率。
隨著百貨業競爭日漸白熱化,百貨業態細分趨勢將愈加明顯,業態的多元化、綜合性發展或是主題型、職能型成為百貨細分市場的兩大方向。國內商場的弱點在于餐飲面積只占15%~20%,高端百貨會導入少數的經營品牌,形成復合定位的商品,日式百貨公司做這個非常成功,生活元素很多,服務品質很好。然而,以銷售進口商品和高品質生鮮類食品來獲取高毛利的精品超市,由于較高的前期投入以及相對較窄的消費群,使其需要較長的市場培育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