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ce & Gabbana:演繹新一輪的情欲誘惑
2013春夏的時裝發布中,中性風潮融入了更為別致的細節。設計師們不再滿足于以往用寬大的男裝外套或修身剪裁的小西裝與女性化的絲巾、高跟鞋簡單混搭,而是將重點放在女性氣質與男性氣息的巧妙調和。皮革與薄紗、蕾絲的碰撞并無違和感,闊腿長褲、帥氣中筒靴、開襟襯衫這些男性單品運用于女裝時,呈現的不是絕對的硬朗,而是恰到好處的果敢與率性。
樂于倒飭自己的男人
一直以來,將中性風潮演繹得最為出彩的當屬Dolce & Gabbana。從1985年誕生之日起,Dolce & Gabbana的設計就表現出了強烈的中性氣質與矛盾。這個品牌歷來樂于塑造強悍的女性形象與溫和的男性形象,賦予穿著者極為獨特的吸引力。
兩位設計師熱愛的女星是麥當娜、安吉麗娜·朱莉、碧昂斯和詹妮弗·洛佩茲,每個都是Power十足的大女人。設計師Dolce如此形容他心目中的完美女性:“她們若無其事地在透明外套下穿性感內衣,她們故意穿上男人味十足的細條外套、白襯衫打領帶,她們永遠穿高跟鞋,走路搖曳生姿,她們戴西西里男式禮帽。”
相比之下,Dolce & Gabbana的男人似乎顯得更加柔和。代表人物是喬治·克魯尼、皮爾斯·布魯斯南和貝克漢姆。他們都屬于享樂主義者,只為自己的舒適和好心情而穿衣,同時熱衷于留意細節。他們喜歡那些不會把他們類型化的衣服,勇于嘗試各種新風潮。在辦公室里,他們既可以穿無懈可擊的細條紋西裝,也可以穿做舊的牛仔或者鮮艷的運動裝。即使他們戴著鴨舌帽、身穿馬甲和白T恤,照樣散發紳士的魅力。他們甚至會穿Leggings。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Dolce & Gabbana的女人樂意借用一點兒男性氣質為自己的女性魅力加分,而Dolce & Gabbana的男人喜歡像女人一樣倒飭自己。
比男人更有侵略性的女人
設計師Domenico Dolce和Stefano Gabbana是時尚圈中最受關注的一對同性戀者。雖然他們在共度第23個情人節后高調分手,但之前奠定的品牌風格始終未曾改變。時尚評論家Suzy Menkes寫道:“Dolce & Gabbana最懂得混搭。他們混搭時代和民族,混搭男人和女人,也混搭倫敦的前衛和德式的保守。”
在意大利語中,“Dolce”的意思是“甜蜜”,但他本人性格冷靜,喜歡簡潔冰冷的現代感;“Gabbana”的意思是“厚大衣”,而他其實外放熱情,偏愛華麗繁復的巴洛克風格。也許正是兩人間的化學反應使兩種矛盾氣質戲劇性地融合于一個品牌,構成了品牌無可取代的特質,也促使他們20多年來相助互補、合作無間。
一對男同性戀設計師的作品中,女人顯得比男人更有侵略性,這是一個頗為有意思的現象。Dolce和Gabbana從來不否認,時裝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強化性吸引力。Dolce甚至說:“我的設計就是要向不遺余力保持性魅力的生活致敬。”或許,當他們為女人設計時裝時,他們對男人性意識的想象不能代表大多數男性;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比女人更懂男人,又比男人更懂女人。
美與性別并不直接相關
服裝設計是設計師個性和思想的主觀表達。無論直接或是間接,設計師的情感終將不可避免地在作品中表露出來。同性戀者的思維既有男性的理性,又有女性的細膩與感性。兩種視角的結合,以及得天獨厚的藝術天賦,使他們對于中性美、陰柔美的把握比其他設計師更為獨特、準確,更值得玩味。
當人們把Dolce & Gabbana設計的成功歸因于他們特別的性取向,Dolce卻說:“我們的成功與性感和同性戀無關,我們只是重新定義了女人和男人?,F代社會讓男女差別越來越大,我們所做的只是讓兩性發現自己內在的異性氣質,并且加以表達。”打破兩性窠臼的審美,不在乎設計的性別特征,而更關注服裝與身體共同傳達的個性與美,才是他們制勝的法寶。自然界中的美是不分性別的,天賦萬物之美,性別只是隨著人類社會發展而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區分界限。重視美,忽略性別,反而使Dolce & Gabbana回歸到美的本源。這種純粹的態度令Dolce & Gabbana的設計表現出一種情欲的誘惑,無論他們的男裝還是女裝,吸引的往往不只是異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