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欲加入中墨紡織品服裝補貼措施案
近日從中國商務部獲悉,歐盟駐世貿組織(WTO)代表團根據《關于爭端解決規則與程序的諒解》第4.11條的規定,向中國和墨西哥駐WTO代表團以及爭端解決機構,提交了加入中墨紡織品服裝補貼措施案磋商程序的申請。該申請已經于10月29日正式對WTO全體成員公布。
據悉,2011年,歐盟是全球第二大紡織品和服裝產品出口方,出口額達1150億歐元,因此在該案中擁有實質貿易利益。
與此同時,美國紡織品服裝產業相關機構也敦促美國政府支持墨西哥針對中國提出的該項訴訟。美國紡織組織全國委員會(NCTO)還與其他國家(包括中美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產業協會聯系,敦促政府支持墨西哥的該項訴訟。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紡織組織全國委員會此前亦與歐盟的相關產業協會進行了接洽,并稱中國為紡織品服裝行業提供的補貼對歐盟影響重大。
紡織品接連遭襲
據了解,美國紡織組織全國委員會在向美國政府提出的申請中稱,在西半球,受中國產品沖擊較大的國家包括墨西哥、多米尼加、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和哥倫比亞。同時,該委員會進一步指出,2001年至2011年,盡管基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輸美墨西哥產品享有零關稅準入的優惠,但是中國仍舊是美國紡織品服裝產品的最大進口國。
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從今年開始,中國紡織品服裝對歐盟出口額持續下降。1月至8月,歐盟自中國累計進口紡織品服裝產品總額共計256.3億美元,下降14.7%,降幅超過平均值。中國產品在歐盟市場所占份額降至38.2%,較去年同期下跌0.4%。其中,服裝占比降至39.5%,較去年同期下跌1.4%。東盟國家在歐盟紡織品服裝市場的份額上升至8%,較去年同期擴大0.6%。
據墨西哥方面統計,2001年至2011年,墨西哥紡織品服裝對美國的出口額從83億美元降至40億美元,降幅達48.3%。而2001年至2012年8月,中國出口至美國的紡織品服裝總額已經從46億美元增至292億美元,在美國的市場份額從8%升至38%。
對此,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王天龍表示,最近國外針對中國采取的貿易保護措施增多與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有很大關系。經濟低迷使得一些主要發達經濟體如歐盟和美國,國內需求不斷下降,失業率持續增高;為保護國內企業、增加就業機會,它們自然會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提高其他國家商品的進入門檻。
2012年10月15日,墨西哥就中國對紡織品服裝的補貼措施問題訴至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這是迄今為止首次直接針對中國紡織品服裝補貼提起的世貿組織爭端案件。“與發達國家不同的是,新興經濟體對華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訴訟的目的在于為本國產業創造良好的市場條件,減低對外依存度,這也使得其使用貿易救濟手段攻擊的范圍更廣、態度也更為堅決。”中國商務部公平貿易局官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制造業面臨升級
紡織品作為首批敲開海外市場大門的中國產品,曾以“物美價廉”倍受青睞。而如今,紡織品卻成為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抵制“中國制造”的武器,致使眾多國內相關出口企業身陷“貿易戰”,難以在短期內脫身。
記者從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紡聯)獲得的統計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產品依然是全球貿易保護的主要針對目標,歐美等國不斷出臺的新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嚴重影響到了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
報告指出,今年以來,美國政府連續出臺多項貿易保護措施,其中包括,成立跨部門貿易執法中心,將強制執行兒童用品第三方檢測認證規定輸美兒童產品鉛含量將執行新標準等;墨西哥也修改了紡織品和服裝標簽標準;歐盟關于紡織品標簽的新法規已于5月開始正式實施。這些標準和法規的出臺,都使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的出口面臨更大的成本壓力和貿易風險。
對此,商務部提醒國內外貿企業,應理性應對貿易摩擦。一方面,通過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價格,跳出低價競爭的圈子,變“以價取勝”為“以質取勝”。另一方面,要規范內部財務和管理流程,培養應對貿易摩擦的專業人才,建立和完善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和快速反應機制,避免出現一旦遭遇貿易摩擦就措手不及的狀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