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色彩學的應運與變遷
人們對色彩,對生活的向往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遠古時期,部落之間為了區分種族,除了語言之外,就是服裝與服飾的區分。現代社會,人們一談到生活,首先就會涉及到服裝,“衣食 住行”傳統的繼承也一直把服裝列為四大行為之首,可見,服裝對人類有著歷史和現實的重要意義。
服裝的色彩千百年來一直影響著人類的生活,“衣、食、住、行”,衣者語言為先。服裝色彩的審美規律體現在其使用功能與裝飾功能, 服裝色彩是一種民族文化的代表與象征。
色彩與服裝的功能首先是其實用功能, 其次是裝飾功能, 二者功能的完美結合是設計師及消費群體追求形式與內涵的統一。
服裝的色彩美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服裝色彩的審美規律和其它形態美比較起來, 具有更明顯的使用與裝飾功能。服裝本身也是一種商品,一件色彩美的服裝,會引起人們審美的快感和引導人們審美的新時尚。服裝的色彩美在于它的特殊審美情趣、審美功能。在人們把自己和他人的 衣著進行比較的過程中,會體會到選擇的喜悅和美的享受,這其間何種內容并不足道,人們注重 的是通過無數次挑選所引起的色彩形式的表現和某種文化意義傳達的樂趣。
一些研究色彩的學者曾提出配色的七種法則:統一法、襯托法、點綴法、呼應法、分塊法、 緩沖法、銜接法。一般說,莊重、樸實的格調,往往是由深度的顏色構成的,而輕快、明朗的格 調往往由淺色系列的顏色構成。人們經過巧妙的選擇、搭配,通過色與色之間的過渡產生一種類 似于音樂中優美旋律的感覺,這是用色的極高境界。
此外,色彩的心理作用還包括:收縮感和膨脹感,一般說,黑色、深色具有收縮感,而白色、淺色具有膨脹感;當人們看到紅、橙、黃色時, 常會聯想到具有同樣顏色的太陽、火光等而產生暖熱感,而青、藍、紫等色彩往往使人聯想到海 水、夜空而生發冷感,等等。各民族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自覺或不自覺地利用了色彩的這些功能,使服裝色彩具備了各自的個性。
服飾色彩美的形式的不同,會影響不同造型、不同色彩的結合所表現出來的功能。
色彩美的服裝會刺激人們的消費欲望, 會帶來豐富的經濟上的回報。 世界各地每年都有大型的服裝展覽在等待人們去參觀,而且每年服裝與服飾都有它自己的流行色,這種流行色本身就是在引導消費、 引導生活。 服裝大師設計的每一款服裝都是自己對未來服裝色彩的發展所給予前瞻性的思考; 模特優美的服裝表演, 對于服飾的色彩與款式都是在形式上給予新的提高, 盡管有些服裝特別前衛, 但那打動人心的服裝色彩背后是給生產商帶來的巨大經濟效益。
在服裝的色彩應用上, 色彩是服裝的一種民族文化的象征。
服裝色彩會影響人們的視覺和心理感受,就“紅色”而言,在中國一直 認為它是一種吉祥、幸福、快樂的象征。市場調查證明,不同款式的紅色衣服銷量較大,尤其是 各種亮灰紅的衣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這種衣服既保持了喜慶的象征意義,又有柔和、含蓄之美;對于“黃色”來說,在遠古一直被認為是皇權的代表顏色,中國的天子著黃袍、坐金黃色的 龍椅。許多西方的設計大師在服裝設計中常用“黑色”和“白色”來裝點服飾,在西方黑色和白色是 永遠的流行色,在眾多的色彩服飾中有時常會壓倒群芳、雅而不俗。托爾斯泰曾在《安娜·卡列 琳娜》中描寫這樣的情節:“美麗單純的少女吉提,為了使自己成為舞會里最漂亮的女孩,精心 選擇了豪華艷麗的服裝, 正當她為自己身穿黑色的長裙出現在舞廳里, 素雅的黑在繽紛的色彩中 非常奪目,人們都為她而歡呼……”從以上我們對色彩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不同色彩的巧妙搭配, 將會使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滿陽光。
從中我們不難得出如下結論: 美的色彩如果不能在服裝中發揮它的作用, 那么服裝的樣式就會成為圖有其表的形式, 色彩的存在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 這種結論本身是對那些不重視色彩服 裝、色彩功能美的否定。事實上,只有充分發揮色彩與服裝功能美結合的統一,才會不斷適應不同需求而永葆青春活力。
色彩與服裝的功能首先是其使用價值和使用功能, 而作為服裝功能正像一切事物的內容和外 在形式一樣,服裝的審美價值必須得到色彩美與服裝美的密切結合。這其中一個是形式,一個是 內容,只有形式和內容的密切結合才能并出智慧的火花。色彩與服裝的結合,是發展服裝藝術教 育、培養更多的高級服裝設計師的先決條件,也是市場消費者不斷需求的基本條件,不斷滿足變 化萬千的服裝市場、擴大營銷,才會被廣大群眾所接受。
服裝設計界必須不斷創造與廣大消費者審美要求相適應的服裝色彩與產品, 吸收傳統服裝色 彩的精華, 以其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充分發揮服裝色彩美的統一原則, 不斷提高產品美的價值, 走在服裝與色彩設計的前沿、引導消費,深入探索服裝商品美的性質、特征、規律、進行色彩與 服裝功能美的研究。
現代人、現代服裝應該遵循美的原則,努力形成帶有創造性的、個性化的服裝色彩,挖掘帶有個人風格的服裝形式的韻律、節奏(包括形體感),去生產更多、更新穎的服裝來裝點我們的 生活空間,讓人們盡情的在色彩美的形式中去欣賞,提高國民自我文化素養和審美的判斷力,包括從事服裝設計的科學研究者都應該提高我們的服裝與色彩的審美情趣, 把哲學與美學融入到服裝與色彩的研究當中,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