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之福建石獅服裝城
福建石獅服裝城成長經歷:上個世紀80年代,群眾自發結市,形成了石獅第一個初具規模的服裝批發市場,服裝不僅色彩鮮艷而且款式新穎,每天都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拎著大包小包的各地服裝商販,出現了“有街無處不經商鋪天蓋地萬式裝”和“全國跑石獅”的奇特景象。
最大貢獻:紡織服裝集約式的市場建設實現了跳躍式發展,服裝產業鏈也日趨完善。現在的石獅擁有18條服裝批發街,6座商業城和8個不同類別的成衣專業市場等。
福建石獅市是內地服裝及紡織面料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從面料到成衣上下游配套產品齊全的生產格局,年產服裝7000多萬件(套),產值約50億元。石獅在八十年代中期已發展成為全國知名的服裝批零中心,在高峰時期日進出石獅的商販達3萬人以上。近年石獅在服裝批發方面的集散和輻射能力似乎有所減弱,但在面料批發方面仍相當活躍。
服裝批發市場
石獅服裝批發市場較為分散,幾乎遍及整個城市。石獅擁有18條服裝批發街,(包括大侖街、躍進路、城隍街等),6座商業城(中信時裝城、僑鄉商業城、中僑商廈、耀中大廈、環球商場等),和8個不同類別的成衣專業市場如華南童服城等,共8000多家服裝店。
在石獅批銷的產品除了本市的服裝外,也有來自周邊地區如廈門、泉州、晉江等地生產的服裝,但總體檔次不高,基本定位在中低檔。產品種類以西服、童裝、牛仔服裝、T恤為主,時裝很少。
現時透過石獅市批發市場銷售的金額每年約為20億元人民幣,主要買家來自中西部及沿海二線城市。此外,石獅每年也會舉辦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增加石獅在紡織品、服裝等產品的展銷能力。在石獅的貨運相當發達,不少"聯運站"都能提供托運服務至成都、重慶、烏魯木齊、長春、沈陽等城市。
在石獅主要商業城的租金平均每平方米每月50-130元人民幣不等,視位置而定。而僑鄉商業城、環球商場、中信時裝城人流較多,租金也相對較貴。
面料批發市場
由于石獅的服裝產量較大,帶動了相關面料的批發市場,現全市共有5個面料批發市場,其中石獅市鴛鴦池面料市場的規模最大。鴛鴦池面料市場位于市區鴛鴦池公園的西側,占地面積500余畝,創建于1995年秋。近年來,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使市場迅速擴大、發展。目前,該面料市場已形成中心市場,德輝文化大廈、金石大廈、南環路市場、蓮花苑、元興花園以及南北一路面料市場等六大中心區。轄區內1000余個店面分別為600余家業主經營,規模居全國面料市場第二位。
鴛鴦池面料市場主要特點:
商品種類:市場以經營內地生產面料為主,進口面料為輔。內地生產面料按織機設備分有無梭、有梭、針織、無紡面料;按纖維分有全棉、棉混紡、純化纖面料;另外也包括帆布、牛仔布、燈芯絨布、尼龍系列、牛津布、PVC、PU復合面料、皮革等面料。
產品來源:國產的面料中外省生產的占55%,主要產地為江蘇、浙江、廣東、西安、河南、山東、大連、青島、上海等省市;省內面料占35%,主要產地為廈門、莆田、晉江、石獅等市縣,其中石獅面料占25%;進口面料占約10%,主要產地為南韓、日本、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臺灣、香港等。
市場輻射:主要銷售地為石獅、晉江,各占總銷量的約25%;福州、泉州、莆田、廈門、漳州占總銷量的20%;外省市占總銷量的20%;還有部分銷往菲律賓、臺灣、香港等地。
“石獅服裝產業鏈十分完整,在石獅辦服裝廠,要進輔料、面料什么等很方便,像拉鏈、商標、襯布、紐扣、縫紉線、計算機繡花、織帶等東西,在石獅隨時都可以方便地買到。”
追溯石獅服裝業的源頭,還得從香港說起。早在20世紀60年代,天生具有經商頭腦的石獅人就開始利用海外華僑和港澳地區鄉親寄回來的衣服和其他消費品擺攤經商,至內地改革開放之初,這里已經形成了遠近聞名的“自由市場”,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鎮上到處充斥著內地民眾聞所未聞的各種“小洋貨”:收錄機、香水、領帶、西服、打火機、電動剃須刀等等。據海關數據顯示,70年代中期,從香港、海外郵寄至石獅的包裹行李年均達100多萬公斤,匯款逾千萬,其中以香港為最。
石獅人發現,按照當時的外匯比價,100港元只能兌換27元人民幣,但是若把港幣換成洋貨帶進大陸銷售,則可以實現1元港幣換1元人民幣的“增值收獲”。于是他們委托港澳鄉親購進大量物品,再在當地市場出售。通過這種方式,石獅人完成了他們的第一筆原始積累,并拉開了“小香港”的繁榮序幕。
石獅部分商家從舊成衣等“洋貨”的熱銷中看到商機,開始建立小作坊仿制“洋貨”出售。服裝技術含量較低、仿制難度小,而且市場需求大,逐漸成為小作坊生產的主要品種。據說當時只要香港剛流行一種新面料新款式,不到一個星期,獅人就能大量仿制上市。其所產貨品價錢比洋貨低,又酷似洋貨,迎合了國內消費群體的需求。{page_break}
此后,定居香港的石獅人帶著資金、信息和市場經驗紛紛返鄉,與鄉親合伙開辦工廠,承接服裝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等“三來一補”生意,同時利用進口剩余布料,仿制國外流行服裝上市銷售。在此過程中,小作坊漸漸壯大成工業企業,并由此迅速催生了一個產業的興起。到1988年創市之初,石獅已有1萬多個商業店攤和1300多家工業企業,其中服裝業占70%,逐步成為聞名全國的服裝批發市場。“有街無處不經商,鋪天蓋地萬式裝”就是當年石獅的真實寫照。
據介紹,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石獅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涵蓋化纖、紡織、漂染、成衣加工生產、輔料生產、市場營銷等上、中、下游各領域。
在這產業鏈的每個“鏈節”上,石獅及鄰近的周邊區域分布著數千家紡織企業,1萬多臺各類織機、6千多臺針織大圓機、8千多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無梭機,近百家上規模的染整企業以及大堡、伍堡、錦尚三個染整集中控制區。石獅在多年的發展中漸漸成為閩派服飾核心。
在市場方面,石獅擁有全亞洲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石獅服裝城,擁有規模和銷量居全國面料市場第二的鴛鴦池布料市場,匯聚了來自東南亞及全國各地1,000多家布料供應商,擁有年銷量達20億米以上的金匯紡織面料市場、南洋路布料商業街、店面達500多家的塔前服裝輔料市場和洋下、靈秀路等輔料專業市場街、占地百余畝的石獅市紡織服裝機械專業市場等。
此外,石獅市還形成了國家授牌的五大專業鄉鎮:中國運動休閑服裝名鎮─靈秀鎮,中國服飾輔料名鎮─寶蓋鎮,中國童裝名鎮─鳳里街道辦事處,中國西褲名鎮─蚶江鎮,中國休閑面料名鎮─鴻山鎮。
20年的打拚,石獅已不單在國內“揚名”,而且也融入了國際大市場,石獅服裝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據介紹,石獅服裝60%出口到國際市場,許多國際知名的服裝品牌如鱷魚、啄木鳥、周織、卡丹奴等都在石獅進行原料采購、訂單生產。
打造品牌,是石獅服裝企業應對挑戰的法寶。例如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富貴鳥服飾,每年都會投入上千萬元研發新產品,推出幾千款新服飾,今年的經濟形勢下,訂貨量一點不比往年少。而集研究、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的男裝企業卡賓服飾,不但在全國開設了400多家專賣店,還將自己的品牌打進了美國市場,在紐約開起了專賣店。有消息稱,石獅服裝業靠著“兩條腿走路”的策略,今年前三季度出口額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0%左右。華飛制衣是石獅一家專做歐美市場的服裝企業,每年出口額1,000多萬美元。受到今年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一夜之間,這家以歐元結算定單的工廠就虧損300萬。不過,他們迅速調整了內外銷比例,將內銷比重提高到一半。此外,該企業還借人民幣升值之機引進一套世界上最先進的制衣吊掛系統,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同時也縮短了資金周轉率。
與此同時,石獅市政府還有意引導服裝出口企業開拓中東市場以及南美、東歐市場,通過拓寬營銷渠道創造新的增長點。分管外貿出口的副市長林天虎透露,在最近新開辟的俄羅斯市場上,石獅服裝企業年銷售額可達30多億人民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