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隋唐五代服飾文化
隋朝于公元589年重新統一中國,秦漢時期的中國傳統服飾制度逐漸得到恢復。隋朝將“日月、星辰”等紋飾放回到皇帝的冕服上,從此“肩挑日月,背負星辰”成為后世歷代帝王冕服的基本形式。公元618年,唐代建立,它國力強盛、疆域廣大、政令統一、對外交流十分頻繁、文化藝術空前繁榮,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因此呈現出自信開放、雍容華貴、百美競呈的局面。
唐朝還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裝。腰帶形式也深受胡服影響。在此以前,人們的腰飾是以金銀銅鐵,這時候流行系"蹀躞帶",帶上有金飾,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帶以作系物之用。這種腰帶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響逐漸減弱,女服的樣式日趨寬大。到了中晚唐時期,中國傳統服飾這種特點更加明顯,一般婦女服裝,袖寬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貴族禮服,一般多在重要場合穿著,穿著這種禮服,發上還簪有金翠花鈿,所以又稱"鈿釵禮衣"。
唐高宗以后,以紫色為三品官的服色;淺緋色為五品官服色,深綠色為六品官服色,淺綠色為七品官服色,深青色為八品官服色,淺青色為九品官服色,黃色為宮外之人及庶民服色。
唐裝還對鄰國有很大的影響比如日本和服從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裝的精華,朝鮮服也從形式上承繼了唐裝的長處。唐裝襦裙線條柔長,十分優美自如,用料主要是絲織品,因此它的衣物以"軟"和"飄柔"著稱。唐裝本身品類多,善變化,從外形到裝飾均大膽吸收外來服飾特點,多以中亞、印度、伊朗、波斯及北方和西域外族服飾為參考,充實唐代服飾文化,使得唐代服飾豐富多采富麗堂皇,風格獨特奇異多姿,成為中國歷史服飾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矚目。
隋唐時期是我國和其他各國人民的文化交流空前繁榮的時期。據史籍記載,和隋唐政府來往過的國家,約有300 多個,最少時也有70 多個。當時的長安是世界著名的都會和東西文化交流的中心。在長安城居住的外國使者和商人很多。這些都為服飾文化的交流和相互影響創造了良好條件。燦爛的隋唐服飾文化傳到世界各地。直到今天,我國東鄰地區的有些國家,仍把隋唐時期的服飾作為正式的禮服,可見流傳之廣。而對外來的衣冠服飾,唐朝政府采取兼收并蓄的態度,使這個時期的服飾大放異彩,更富有時代的特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