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服飾文化——赫哲族服飾文化
一.民族概況
赫哲族是我國東北地區歷史悠久的民族,過去曾信仰薩滿教。其先民為“隋唐時的黑水陌赫”,族源可上溯至先秦時的肅慎。赫哲族的族稱來源于赫哲人自稱的“赫真”,意為“下游”、“東方”,即居住在“下游”、“東方”的人們。又有“黑斤”、“赫金”、“黑哲”等稱謂,是“赫真”的同音異寫。歷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不同名稱。赫哲人自稱"那乃"、"那貝"、"那尼敖",意為"當地人"、"本地人"。新中國成立后,統一族名為赫哲族,意為居住在"東方"及江"下游"的人們。現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的饒河、撫遠兩縣,聚居在街津口、四排、八岔3個民族鄉,人口有4000多。赫哲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有不少語匯與滿語相同。現在40多歲以下的赫哲族人已不會說本民族語,通用漢語。赫哲族沒有文字,通用漢文。
現在沿江而居的赫哲人仍以漁業為主,不論男女老少,都是捕魚好手,以漁業經濟為核心,形成了赫哲族獨特而豐富的民族文化。
二. 特色文化
赫哲人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習俗,在飲第一口酒前,要用筷頭蘸少許酒甩向空中和灑向大地,以示敬祖先和諸神。赫哲人不喜歡喝茶,有時也把小米炒焦后沏水喝,或把野玫瑰花和嫩葉以及小柞樹的花苞采來曬干沏水當茶喝,但大多數一年四季均喜歡喝生涼水。
產生于1985年的“烏日貢”節,是個娛樂或文體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時間一般在農歷五六月間,歷時3日,地點在赫哲族聚居區輪流。節日的白天主要是體育競技。有游泳、劃船、撒網、拔河、叉草球、射草靶、射箭等。其中,叉草球最富民族特色,這是叉魚技術在陸上的演練和再現。草球用濕草捆扎而成,大小若足球。入夜,江邊燃起堆堆篝火,舉行群眾性的聚餐宴飲和歌舞晚會。人們跳起天鵝舞、薩滿舞、魚鷹舞、神鼓舞,熱情奔放的舞姿伴以曲調悠揚的歌聲整個赫哲族村屯充滿了歡樂氣氛。
赫哲族人民熱愛音樂,善于歌唱,流傳著許多民間歌曲,主要有,“嫁令闊”、“赫尼哪”等,歌詞多為觸景生情即興編出的。“嫁令闊”是一種情感純樸、輕柔悠揚、流傳很廣的抒情歌曲,用來歌頌美麗的大自然,抒發對家鄉的山河、風光、沃土、曠野的無限熱愛之情。“赫尼哪”是一種民間小調,多是婦女們在勞動中哼唱的明朗輕快的曲調,它婉轉清麗,悠揚嘹亮,旋律優美。“空康吉”(口弦琴)是赫哲族占代流傳下來的樂器,但現今能熟練演奏的人已不多。{page_break}
三. 服飾聚集
赫哲人因有用魚皮制衣的習俗,故被稱為“魚皮部”。赫哲族婦女挑選三四尺長的脘魚、鮭魚、鱘魚、鰉魚等,盡量完整的剝下魚皮,晾干去鱗,用木棒槌捶打得像棉布一樣柔軟,再染色制衣。赫哲魚皮衣物主要有長衫、短衣、套褲、圍腰等,都是由數張魚皮縫合而成。長衫樣式類似旗袍,短衣有對襟和大襟兩種,領襟和袖口處鑲有染色鹿皮云紋等圖案,并以魚骨、海貝、銅幣做裝飾,風格粗放,這說明了赫哲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適應環境、創造生活的頑強意志與高度智慧。魚皮套褲分為男女兩式,男子的套褲上端為斜口,女褲為齊口并鑲有花邊。除了魚皮衣以外,赫哲人也穿狍皮大衣、鹿皮衣和布衣、綢衣等衣物,鞋用魚皮及狍、鹿腿皮做成,內絮烏拉草。婦女們喜歡戴耳環、手鐲等首飾。
赫哲族的裝飾圖案很豐富,他們的衣帽繡著各式各樣的云紋圖案和各種花朵,構圖壯觀、美麗。他們的繪畫和雕刻也很精美。繪畫大多以植物、動物和佛像為題材。家具、器皿,特別是樺皮盒干都刻著精細的云紋、花朵。鳥獸、山水風景等,虛實相間,精致美觀。
魚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標志。用胖頭、鮭、鯇、鯉魚等皮制成衣、褲、靰鞡、腰帶、繃腿、圍裙、手套、口袋等。赫哲族男女喜歡穿大襟長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褲子多用懷頭或哲羅、狗魚皮制成腰上端為斜口。婦女的褲子多為齊口并鑲有或繡有各種花邊。男女都穿魚皮靰鞡,以適應狩獵或捕魚。制做魚皮服飾,先將魚皮剝下曬干,然后用特制的熟皮工具反復捶打、揉搓,直至柔軟,再用各色野花染成彩色。赫哲族的魚皮服飾不僅面料為魚皮,連縫衣服的線也用魚皮線。魚皮服飾具有抗寒、抗濕、耐磨、防水、美觀等特性。
魚皮袍:赫哲族的魚皮衣服多用胖頭、趕條、草根、鯇魚、鱘、大馬哈、鯉魚等魚皮制成,長衣居多,主要是婦女穿用。式樣如同旗袍,袖子短肥、腰身窄瘦,身長過膝,下身肥大。領邊、衣邊、袖口、前后襟等處都繡有云紋或用染色的鹿皮剪貼成云紋或動物圖案,風格淳樸渾厚、粗獷遒勁。早年衣下邊往往還要縫綴海貝殼、銅鈴和纓絡珠琉繡穗之類的裝飾品,更加別致美觀。
赫哲族的魚皮袍等魚皮服飾,不僅面料為魚皮,縫衣服的線也是魚皮的。魚皮線是將胖頭魚皮(因其皮薄,做出的線細)的鱗刮掉熟好,涂抹上具有油性的狗魚肝,使之保持柔軟干燥,然后將其疊好壓平、切成細絲即可,使用時再勒一勒,就更細而柔滑流利了。
魚皮袍等魚皮服飾具有輕便、保暖、耐磨、防水、抗濕、易染色等特性。特別是在嚴寒的冬季不硬化、不會蒙上冰。俄羅斯遠東沿海地區的那乃人、烏爾其人、基立亞克人及歐洲北部的沿海居民、日本的阿依努人等也曾有過穿著魚皮服飾的歷史,但赫哲族的魚皮服飾文化是比較豐富而典型的。這充分反映出了赫哲族人民在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生產力水平下適應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聰明才智。近幾十年來,隨著赫哲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進步和紡織、化纖等各種現代服裝魚皮套褲是用懷頭、哲羅或狗魚皮制成的,分男女兩種。男式的上端為斜口,女式的上端為齊口,并鑲有或繡有花邊。冬天穿它狩獵抗寒耐磨,春秋穿它捕魚防水護膝。
樺皮帽
赫哲族的樺皮帽是夏天戴的,形如一般的斗笠,頂尖檐大,既可避雨,又可遮光。帽檐上刻有各種云卷紋、波浪紋以及狍、鹿、魚的形象,輕巧美觀。姑娘常將精心制作的樺皮帽送給自己的心上人,作為愛情的信物。
手套
赫哲人戴手套主要是為了防寒。手套是他們冬季必不可少的。赫哲人的手套多用狍皮制成,主要有“沙拉耶開依”(五指手套)、“瓦拉開依”(皮手悶子,只有拇指與其余四指分開)和“考胡魯”(皮手悶子,筒長并有活口)三種。三種手套各有特點,“瓦拉開依”便于拿東西卻不能握槍射擊。“沙拉耶開依”精巧美觀,套口處多鑲有灰鼠皮邊和云字花邊,手背面上還多繡有花紋,又便于拿東西和射擊,但保暖性卻較差。人們在冬季出獵時喜歡戴“考胡魯”,戴上它后,可以把筒套在袖口上,并用皮繩系緊,手可以從手掌面手腕處的開口自由出入指套,冷時放進去,需要時可以隨時縮伸出來。{page_break}
魚皮鞋子
魚皮鞋多用懷頭魚、哲羅魚、細鱗魚、狗魚、鮭魚和鰉魚等魚皮做鞋幫、鞋底,鞋靿則必須用狗魚皮或鯰魚皮。這項技術早已失傳,通常用獸筋或鬃毛替代魚皮線。魚皮鞋的造型比較簡單,最簡單的是用一塊長25、寬21釐米左右的魚皮,在一端中間剪一個半圓作為鞋口,縫合即成。復雜的還要加上鞋靿,像短靿的靴子。
制作工藝
魚皮衣飾的制作過程是:將適宜做衣褲鞋的蜇羅、 條、草根、大馬哈、懷頭等魚皮剝下曬干,用熟魚皮的木槌(空庫)和槌床(亥日坎)捶軟后,按照魚皮花紋拼縫成一大張,再按身材大小剪裁縫制。縫制魚皮衣飾要用魚皮線,這種線是用胖頭魚皮做的。
獸皮衣飾的制作過程是:先熟制獸皮。熟制獸皮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光板皮子的熟制,一種是帶毛皮子的熟制。
光板皮子的熟制是:將獸皮用缸或木桶泡上(冬季六、七天,夏季三四天),泡至毛掉時用木刮刀刮,刮干凈后晾干,后用木鍘刀鍘軟,再放進缸里用狍腦漿水泡,泡好后用絞桿將漿水絞干。制衣時再用木鍘刀鍘,用木槌在槌床上捶,捶至皮子柔軟剪裁制衣即可。
帶毛皮子的熟制是:用朽木屑拌水,在皮子上抹一層,卷上悶半天或一宿,然后將皮子撐開刮去肉脂,用木鍘刀鍘或用木刮刀刮。為使皮子更柔軟,用發酵的苞米面悶一宿后,再用手揉搓,用大齒梳子一遍即可剪裁制衣。做獸皮衣褲使用的線是飽、鹿筋制成的。衣服的鈕扣用骨頭、木頭或皮條。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