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面對困境該放下發展腳步反思自己的發展方式
最近接觸到的企業普遍反映今年的情況不是很好,比如訂貨會的訂單在下滑等。但究其原因,是內部原因多于外部原因。
中國的品牌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太長時間的順境。所以,我們的很多品牌一直認為每年增加20%或以上的業績是理所當然的,甚至是合理的。而一旦增速少于這個所謂的底線,就會受不了,沒有心理準備。但是反過來想一想,有哪一個行業是在十幾、二十幾年的時間里能一直增長的呢?
再看一些企業做品牌的方法,是以規模擴張式來占領市場為主的。有這樣一個誤區,就是認為所謂成功就是銷售額越高越好,網絡鋪得越大越好。我們常常聽到企業家談的是今年又新開了多少家店,代理商、加盟商的訂貨量又增加了多少,但對于如何將品牌做精、做扎實,如何把每一家開業的店鋪都管理好,如何提升品牌的附加價值,卻很少有時間去思考。
假如沒有2008年的金融危機、沒有現在的歐債危機,以及其他一切外在的干擾,中國服裝行業也不可能不遇到困難。因為市場總會飽和、總會成熟,一味地靠規模擴張來發展品牌一定是有局限的。以現在被談論最多的中國體育品牌為例,究竟是歐債危機對其現在的困境影響大,還是品牌自身盲目擴張導致發展瓶頸呢?
對于那些以銷售做品牌的企業,應該重新反思,改變自己的思路,不能把擴張作為企業發展的常規模式。
以前,很多企業做品牌是低著頭做的,不考慮外部環境的變化,這是很多品牌越來越走不下去的關鍵原因。比如,加盟商的訂單突然減少,品牌的庫存一夜之間堆積如山,店鋪的銷售額直線下降,這絕非是一日之“功”。其實,造成現在很多品牌發展困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很多加盟商和代理商已經鬧革命了,革品牌的命。他們想自己做品牌,或者是想改變和品牌商的合作方式,以托管的形式,而不是訂貨模式。
所以,品牌應該反思,是不是之前的逼迫太嚴重,甚至對加盟商下達訂貨量最低標準等苛刻的條件。
還有一些企業,目前來看,其銷售額是不錯的,比如說女裝企業做到2-3個億,男裝企業做到4-5個億,所以企業自身可能也覺得自己的銷售額不錯,是比較成功的。所以,往往會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是“太作為”,自信心爆棚,每一年都在開店,每一年都在擴張;另一個就是“不作為”,認為自己的銷售業績已經很好了,知足長樂了。這兩種方式,都是很典型的,但卻都不能讓企業成為一個后勁知足的企業。
還有一點,那就是堅持和樂觀很重要,不要看到一年兩年的業績下滑,就亂了手腳,認為世界末日來了,心態一定要平和。特別是,千萬不能在這個時候裁員,這對一個處于困難期的企業來說,是一個致命性的錯誤,因為穩定人心此刻是最重要的,也不能馬上改變既有的全部發展策略、產品和渠道等,這都是讓企業無法回頭的錯誤的做法。相反,這個時候要反思并找到自己現在的優勢在哪兒。
世界上很多成功的企業都是在經濟低谷時積累能量并最終爆發起來的,從美國和歐洲的大企業發展史可以得到佐證。
所以,對于當下中國的品牌,應該放慢腳步,反思自己的發展方式,夯實基礎,在危機中積蓄能量,沉淀之后等待升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