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楊創世躺著中槍 美奧運隊服中國制造惹批評
美奧運隊服中國制造惹批評
“這次的奧運訂單規模很小,從生產效率上講,可以說不賺錢,很大程度上是幫忙。”大連大楊創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楊創世)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胡冬梅近日告訴記者,作為這批服裝的生產企業,能夠拿到這批服裝的代工訂單,是因為大楊的技術能夠滿足美國奧運代表團的要求,但“我們真是躺著也中槍,這一事件我們也承受了很大壓力”。
2000多套禮服單裁定制
處在中國東北部大連市的大楊創世,此次為美國奧運代表隊低調制作隊服,令外界猜測紛紛。
7月27日,在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楊創世總部,該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胡冬梅向 記者解釋,大楊創世在美國多年的合作伙伴拉爾夫-勞倫是美國奧運代表隊的長期贊助商,2008年雙方第一次為美國奧運代表隊定制服裝后,本屆奧運會美國代表隊的服裝訂單自然就交給了大楊創世。
這是一個規模不大且出于 “幫忙”的訂單。拉爾夫-勞倫于2011年11月與大楊創世簽訂了2000多套美國代表隊入場禮服的訂單。
據介紹,拉爾夫-勞倫每年都會對大楊創世相關工廠進行常規社會責任審查。針對這一次的奧運訂單,拉爾夫-勞倫方面在審查之后,還對大楊創世提出了驗廠要求。
驗廠通過后的2012年1月,美國奧運代表隊參賽隊員名單基本確定,拉爾夫-勞倫將運動員尺碼發給大楊創世。關于這批禮服,拉爾夫-勞倫方面只提供了主要制作面料和一張設計圖樣,大楊創世要做的,包括制版、裁剪加工,以及部分輔料的選擇和采購。
2012年春節過后,大楊創世正式開始這批訂單的制版工作。
胡冬梅介紹,由于運動員的身材比一般人特殊得多,且包括殘奧會運動員,因此每套服裝都需要單裁定制。也就是說,這筆奧運訂單的2000多套禮服,需要打2000多個版;先期做好之后,要快遞到美國試穿,聽取設計師的修改意見。
經過2個多月制版工作,3月初,禮服進入最后的縫制工作。近一個月后,該訂單于3月底4月初交貨。
“由于奧運會參賽運動員的選拔過程在不斷進行,所以給大楊創世留下的時間特別短。”胡冬梅說。
胡冬梅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接到這么零散的單子,我們是會拒絕的,沒有一個服裝廠能夠依靠批量接這種訂單賺錢。”
據了解,一套西服的制作需要近200道工序,僅上衣就需要150多道工序。胡冬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大楊創世的一條普通生產線為例,批量生產的情況下,一條200人的生產線一天可以生產近1000件西服;如果走單裁定制,同樣一條流水線,一天只能生產200-300件西服。
此外,在大楊創世,正常大批量標準化的訂單一般使用機器完成裁剪工作。一般薄的面料,機器可以一次性裁剪50-60層,但是單裁定制的訂單,則基本上是一件一件手工完成。
紐約州民主黨議員吉利布蘭德和眾議員史蒂夫-以色列聲稱,美國奧運代表隊禮服如果在美國制造,能為美國帶來10億美元的收入。對本次訂單的加工費用,胡冬梅再三強調涉及商業機密不便透露,“但肯定沒有那么多”。
大楊創世公關部長智勇表示,吉利布蘭德的說法應是指美國奧運代表團服裝帶動的美國經濟規模,“如果美國奧運代表隊的這筆服裝訂單就達到10億美元,那大楊集團要成世界首富了”。
單薄的“奧運效應”?
事實上,這已經是大楊創世二度為美國隊制作奧運禮服了。4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上,拉爾夫-勞倫首次成為美國代表團奧運會服裝贊助商,當年就給了大楊創世一張1500多套禮服的訂單。
“2008年第一次合作后,拉爾夫-勞倫非常滿意,所以這次拿下奧運訂單基本上沒有懸念。”胡冬梅說。
不過,下一屆奧運會還能不能拿到訂單,胡冬梅和大楊創世似乎不太有信心了。
7月10日亮相的倫敦奧運美國代表團官方制服因其“中國制造”而遭遇了“抵制風波”,拉爾夫·勞倫也遭到了口誅筆伐。壓力之下,拉爾夫·勞倫近日聲明,2014年冬奧會的美國隊服將在美國國內制造。
“我們真是躺著也中槍,這一事件我們也承受了很大壓力。”胡冬梅感嘆。
對于這次合作,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認為,大楊創世原本可以借此提升公司的整體實力,其所接訂單,不僅可以為企業帶來豐厚利潤,還可以為企業品牌的國際化形象打下良好基礎。
胡冬梅卻向記者強調:“我們一年要賣400萬-500萬套西裝,這筆2000多套的訂單對收益的影響實在微乎其微。目前,我們在美國合作的品牌超過20個,不會因為這份奧運訂單,就多拿幾個單子或者影響美國市場的發展。”
智勇表示,單裁加工是服裝加工領域比較高端的方式,也是企業目前轉型的方向之一,雖然不能通過這一奧運訂單爭取到多大的效益,但至少可以證明企業在單裁加工領域的水平。
其實,大楊創世不乏絕佳的營銷機會。
股神巴菲特的“代言”一度令大楊創世在2009年紅得發紫。2009年9月,在大楊集團30周年慶典上,巴菲特用了一段3分鐘的視頻短片,向大楊創世致謝,稱贊創世西服讓他70多年來首次被人夸獎“帥氣”。
這段視頻傳播開之后,大楊創世股價從2008年10月的3.15元漲至2009年10月的20.5元,一年內漲幅達551%。借股神的“東風”,2010年5月,大楊創世還在美國成立了分公司,其單裁定制業務也成功進駐美國市場。
巴菲特為何給大楊創世代言?胡冬梅介紹,2007年巴菲特來大連參加其投資的一家新工廠的開幕儀式,大楊創世全球營銷總監戴維-瑪格麗特通過朋友牽線搭橋找到巴菲特,建議他試試創世的定制西服。這便是大楊創世與巴菲特淵源的開端。
有報道稱,在巴菲特的推銷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4位董事也在大楊創世量身訂制了西裝,其中包括比爾-蓋茨。{page_break}
“中國制造”縮影
盡管眾多政商名流都是大楊創世的定制服裝客戶,這家建于1979年的企業確也給人聲名在外之感,但在眾多中國服裝代工企業中,它仍頗為低調。
作為中國的最大西服代加工企業,大楊創世經歷了代工市場的風風雨雨。根據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提供的數據,2010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服裝代工行業整體上處于下滑態勢,企業訂單出現銳減,企業利潤不斷縮水,從過去平均利潤10%-15%,甚至高達30%,縮減為目前的至多8%。
大楊創世的業績也印證了這一變化。胡冬梅向介紹,該公司最早依托日本市場起家,目前韓、日兩國市場占了銷售總額約30%,歐美市場占約30%,俄羅斯、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占去20%左右,中國本土市場占20%。
大楊創世財報顯示,2010年公司實現營業同比增長24.54%,凈利潤同比增長26.78%。但2011年,這些數據全部變成了負值,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較上年同期下降11.25%和16.92%,分別為9.63億元和1.90億元。
中國一家規模較大的襯衫代工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人力成本的上升已經成為服裝企業發展的一道桎梏。2010年,該代工企業普工工資還不到1700元,現在已經達到2200~2400元,平均每年至少上漲15%。
與此相比,大楊創世的人力成本更高。據胡冬梅提供的數據,大楊創世的普工工資比大連同類企業高出30%-40%,基本工資超過3000元,所有員工都繳納了五險一金,公司也不存在加班、輪班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阿迪達斯近日證實,已關閉其位于蘇州的在華唯一直屬工廠。許多業內人士稱,為了降低加工成本,國外企業將訂單轉向了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國家,中國代工企業正面臨從“挑訂單”到“找訂單”的尷尬,中國制造面臨危機。
但在胡冬梅看來,做西服的工人需要3-5年才能達到熟練級別,因此,數量穩定的優質勞動力是中國制造的優勢。“我們有些客戶把部分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后發現質量不好,賣不出去,又回來了。”胡冬梅說。不過究竟是哪家企業,大楊創世以商業秘密為由未予透露。
大楊創世是“中國制造”的縮影。與部分代工企業轉型做國內市場一樣,大楊創世也開始做自主品牌,分別是高級男裝品牌創世、高級職業裝品牌凱門和網上直銷品牌YOUSOKU。
據了解,目前國際市場的銷售占大楊創世銷售總額的70%-80%,國內市場目前雖然增速較快,但份額還不高。記者注意到,目前大楊創世在國內建立了26家專賣店,其中一家位于北京京西賓館,該賓館主要承接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等較高級別會議。
胡冬梅表示,大楊創世將把主要發展重心轉向國內,尤其是渠道拓展和品牌推廣方面,會投入更多資源。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