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讓不合格的童裝害了你的孩子
1 不容樂觀
近日,市民陳女士在一家童裝店給兩歲的女兒買了件連衣裙,可穿上不到一天,女兒的肩膀和后背就出現小紅疹。經醫生診斷,這是皮膚過敏的癥狀,很有可能是新連衣裙質量不合格造成的。
近年,我國童裝質量不合格現象時有發生。今年六一前,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對童裝進行了抽查,發現33.3%的童裝存在質量問題。近日,南寧市工商部門對嬰幼兒服裝商品進行質量監測,結果顯示,兩成嬰幼兒服裝的纖維成分含量不合格。
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皮膚科醫師介紹,因服裝質量問題引起嬰幼兒皮膚過敏并不少見。有的衣服在制作過程中加入防皺處理劑、柔軟加工劑及熒光增白劑等化學物質,一旦超標就容易導致孩子皮膚過敏。
2 參差不齊
記者近日走訪市區多家孕嬰店及童裝店發現,這些店銷售的童裝質量參差不齊。
在行署路一家孕嬰店,這里銷售的嬰幼兒服裝多為中高端品牌,標簽上都注明了服裝的纖維成分含量、生產廠家等信息,并標明“A類,嬰幼兒服裝”等,聞起來幾乎沒有異味,摸起來也較為柔軟。
也有一些店鋪賣的品牌比較雜亂,服裝標簽描述含糊。在唐宮路一家童裝店,只有少數嬰幼兒服裝標明了相關信息,多數服裝甚至沒有產品說明,只在水洗標簽上注明了生產廠家;有的含糊地寫著“本產品為純天然環保纖維材料”,而具體成分并未標注。
3 門檻提高
《規范》下月起實施,它將取代目前實施的2003版國家標準,成為紡織品新的強制性國標。
與舊國標相比,《規范》擴大了嬰幼兒紡織品覆蓋的年齡范圍,即對于嬰幼兒服裝產品的定義由“年齡在24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改為“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
《規范》規定,根據甲醛含量、ph值、異味等指標,服裝被分為A、B、C三個檔次,經檢驗符合A級標準值的可供嬰幼兒使用。從下月起,3歲以下兒童服裝都要執行A類標準,同時,生產企業必須在使用說明上標明“嬰幼兒用品”字樣。不符合《規范》的紡織品,禁止生產、銷售和進口。
4 加速洗牌
采訪中,一些銷售人員表示已對新國標有所了解。有的銷售人員認為,新國標應由生產廠家來執行,銷售店無法對此進行把關;也有銷售人員表示,下次會選擇符合新國標的童裝進貨。
我市一家童裝專賣店老板周杰說,店里的嬰幼兒服裝都是從廣州、深圳等地的小型服裝廠進的貨,靠的就是價格低廉吸引消費者。他進貨時了解到,不少小型服裝廠生產的童裝,其用料是制作成人服裝時剩余的輔料,成本較低,安全級別多為B類或C類。而《規范》實施后,嬰幼兒服裝必須符合A類標準,生產成本提高,因此,小型服裝廠的生存空間將會“縮水”,童裝市場將加速洗牌。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規范》實施后,一些小型服裝企業可能會迫于成本壓力而不再自主設計、生產嬰幼兒服裝,轉而成為一些知名品牌童裝大廠的代工點。不過,從長遠來看,整個行業格局將向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