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2012年倫敦奧運品牌營銷機會
商界奇才彼得•尤伯羅斯在1984年的奧運經濟越來越成為眾商家關注的焦點。
奧運資源如何分配,將深刻影響所有廣告的營銷決策。曾經這個戰場都在電視、報紙、雜志上,但是在社會化媒體全方位發展的當下,當網絡視頻、微博、SNS網站逐漸占據了消費者大部分生活的形勢下,奧運這場四年一次的大戲將如何呈現?這個媒體多元化的發展時代又會讓品牌戰爭的硝煙在哪兒升起呢?
品牌備戰2012
其實從倫敦奧運會宣布申辦成功時,奧運營銷就已經漸漸蔓延到我們的生活中了。倫敦奧運會除了呈獻給我們精彩的賽事外,更給許多品牌帶來了新的機遇。奧運會這個平臺可以說是在消費者和企業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總是能給品牌創造出經典的品牌故事。
無論是倫敦奧運會的贊助商還是合作伙伴,早已經敲響了奧運營銷的號角。英國BP石油公司作為東道主,近水樓臺地成為倫敦奧運會的TOP合作伙伴,他們同時贊助了美國隊的9位殘疾運動員,以改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后在美國人心中的品牌印象。麥當勞史無前例地將餐廳開在奧運會場內,并將開放英國和愛爾蘭的部分農場讓消費者和媒體參觀;寶馬將為倫敦奧運會提供大約4000輛汽車;可口可樂啟動了一項多媒體營銷活動“未來之光”,宣傳它所贊助的倫敦2012奧運火炬接力;阿迪達斯火藥味十足,鉚足了勁兒想在英國的市場份額超越其頭號競爭對手耐克……
而那些玩不起贊助也當不了合作伙伴的商家們,正費盡心思、想方設法找機會和奧運沾上邊兒,想借著奧運這股東風再燃燒一把自己。許多商家甚至是廣告公司在制定奧運營銷規劃時,常常會借鑒以前的經驗,但更值得我們揣摩的是,和4年前相比,我們的傳播媒介、觀眾的觀賽習慣發生了哪些變化?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和能產生新機會的地方。
機會一:奧運買馬
正如“足球是圓的”,奧運激動人心的地方也是每次都誕生無數的黑馬。對于企業來說,“買中黑馬”像中大獎一樣需要的不僅僅是手氣,更是科學的數據分析。可口可樂在劉翔成為世錦賽冠軍之前,追蹤了劉翔的比賽成績兩年,并提早簽下了這個名不見經傳的中國“飛人”。而北京奧運會決賽之際,全民的希望都壓在了劉翔的腳上,劉翔退賽讓所有的贊助商都措手不及,早早預感到不祥之兆的耐克在劉翔比賽完第二天的廣告中,便出現劉翔憂郁的面容,廣告語:愛運動,即使它會傷你的心。
機會二:假道伐虢
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Twitter剛剛興起不久,iPhone尚未正式進入中國,iPad還沒誕生,國內的微博還不存在,3G牌照也遲遲不能發放,唯一讓觀眾追捧的就是網絡視頻的所有關于奧運的報道了。如今到了2012年,當移動終端占據人們更多上網時間、“吃飯先微薄”、網絡視頻鋪天蓋地……等待品牌的將是更多的營銷機會和發揮品牌優勢的空間。
{page_break}
大家都知道,2008年奧運會期間,國際奧委會規定,運動員不得將自己在場館內拍的照片上傳至網絡,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期間,運動員干脆被禁止使用微博。但是現在,國際奧委會媒體關系經理安德魯•米歇爾直接表態:社交網絡的介入可以讓普通觀眾通過網絡了解到最有趣、最真實的故事。
可以看出,微博等社會化媒體以及網絡視頻,將在2012年的奧運傳播中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現在大部分消費者都希望能夠生活并娛樂著,電視雖然是網民關注奧運使用的主要設備,但是有一大部分消費者會通過手機、iPad等無線設備來關注奧運會信息。
奧運賽場完全摒棄了廣告,不像世界杯足球比賽到處是花花綠綠的廣告牌。賽場上無計可施,但是電視媒介成了廣告主角力的場所:記者證吊牌、主持人服裝、話筒……就像F1賽車一樣,只要能在電視上曝光,每一塊巴掌大的地兒都是黃金版面。
機會三:奧運隱性營銷
奧林匹克是史上經營得最好的品牌之一,非常注重保護贊助商的權益,品牌管理嚴苛,對隱性營銷十分提防。但百密一疏,聰明的廣告主是千方百計地打擦邊球。只要你找到你的品牌和奧運精神的結合點,奧運營銷可以無處不在。
1984年,富士耗費巨資成為奧運贊助商,而其競爭對手柯達卻成為ABC電視網的贊助商,因為贊助電視網,柯達有權在奧運轉播過程中不斷傳播柯達的品牌標識。在沒有付出額外贊助費用的前提下,柯達成功地在美國本土舉行的奧運會上捍衛了自己的市場。
2008年北京奧運會,李寧作為主火炬手在半空中跑著點燃了開幕式的火炬,而李寧是阿迪達斯最強大的競爭對手。在這之前,做為北京奧運會TOP贊助商的阿斯達斯竟沒有得到一點風聲。奧運會結束以后,阿迪達斯的奧運營銷高層主管便卷著鋪蓋走人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破天荒地有3家啤酒贊助商:百威、青啤和燕京,但雪花啤酒在央視打出的廣告是“體育愛好者正式合作伙伴”,有四兩撥千斤之妙。
2012是讓人期待的一年,雖然時差8個小時,但你能想像中國觀眾收看、評論、參與倫敦奧運會的場景,那一定是手機、平板、電腦、電視、LED的“五屏”壯觀景象。通過網絡“花小錢、辦大事”的品牌漫天飛,無論你的企業規模有多大,也無論你是否有雄厚的資金,只要精心策劃,你完全可以從奧運營銷中分一杯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