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版“庖丁解牛”解讀服裝紙樣師
畫樣打板“目無全牛”
紙樣師是根據預制作服裝圖樣或樣品的款式和尺寸要求,把組成服裝的各部件等比例畫在紙上的專業人才。它是從裁縫中分離出來的服裝品牌化發展的產物,在我國是上世紀80年代左右從香港興起,目前已成為各地自主品牌服裝廠里不可或缺的高技術人才。
為什么稱紙樣師為當代“庖丁”,看過他們的工作后就會明白。在南充順成紡織品有限公司的紙樣車間內,記者觀看了紙樣師馮勝勇的“表演”。畫紙樣又叫打板,馮勝勇當天要做的是照客戶送來的樣衣打板,拿到衣服后第一步是弄清衣服各部分的結構、工藝等,并用計算器精算各部件的尺寸,觀察、計算半小時后馮勝勇才漸漸提筆。沒有草稿也未在紙上事先描點,但馮勝勇卻是胸有成竹,紙筆間短暫而流暢的摩擦聲“宣布”著筆下的爽快與犀利;三把由長到短的尺子是僅有的輔助工具,但曲線也能在馮勝勇熟練的技藝下用直尺巧妙完成,而橡皮擦幾乎未曾碰過,若是初學者則需要三角板、量角器、曲線尺等各種復雜工具。
沒有素描畫中的高光陰影、也沒有繁瑣的色彩粉飾,僅是簡單的線條就讓衣服成形于紙上,拉鏈、扣眼、褶皺等也用固定的標識標注,將樣衣展成同樣形狀重疊于紙樣上,幾乎不差分毫。就在記者以為完工時,馮勝勇又開始進行拆分打板。據他介紹,為一件衣服打板除了第一張的整體效果外,還需要若干張構成衣服的各個部件圖,大到整個腹背、小到袖口細節。每一張紙樣被稱為“裁片”,若將制衣比作造車,這些裁片就是構成車的零件的模具,紙樣師造出“模具”后交由裁縫“照板裁料”,最后進入流水線批量生產。
百塊“零件”造衣一件,和“庖丁解牛”一樣,紙樣師打板也必須“目無全牛”,準確拆分衣服各部分和計劃裁片是紙樣師必須具備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僅要在無數次打板中鍛煉,更要熟悉生產線上其它環節對于裁片的需要。“現在一件衣服在我們眼中都是‘無數塊零件’,否則打板的時候就無從下手了”。
要“快工”更要“細活”
常言道“慢工出細活”,而這句話在紙樣師一行中來說卻行不通。“細活”一說自然無可厚非,因為打板中的任何差錯在進入下一環節后都會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如裁片細微的尺寸差錯會導致已剪裁的大批布料作廢,或生產完成的服裝不合要求而被退單等。
37歲的馮勝勇1993年開始在沿海企業學習紙樣,起步階段也嘗到了不少差錯帶來的“苦果”。另一方面“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服裝廠里多為“一人打板、千人制衣”,打板過慢會成為生產線上的“瓶頸”,延誤工時影響訂單生產進度,進而影響工廠效益和名譽。一件衣服的裁片少則幾十、多則上百且求精求快,就像“庖丁解牛”時既要下刀“切中肯綮”,又要駕馭速度“和樂中音”一般。
以前制作一套紙樣加上校對和修改,馮勝勇平均需要1至2日,現在已“游刃有余”平均僅需2小時30分左右。車工出身的馮勝勇又熟悉服裝生產線上的每個環節,是從事紙樣師一行最適合的人才。雖然南充的中職院校培養了不少專業人才,但因目前本地服裝制造業多為代工,無法“留住”只存在于自主品牌服裝廠的紙樣師,兩年前馮勝勇被用人單位高薪“請”回南充為家鄉的服裝行業發展服務,成為了南充為數不多的專業紙樣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