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廉價牛仔褲夢終結
2011年歐美服裝加工行業整體利潤率不到5%。
以目前匯率來看,扣除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后,幾乎接近零利潤。
債務危機的陰霾持續蔓延,歐美失業率高企和消費信心下跌,物美價廉的牛仔服裝需求也因此擴大。然而作為全球最大的服裝出口國,由于整體代工成本上升,中國牛仔服裝出口的廉價優勢正在縮小。
中國消費者習慣將服裝采購總額的15%貢獻給休閑褲,其中約7%用于購買牛仔褲,人均擁有不超過4條;而美國人基本上在這兩類褲裝之間平均分配購買量,超過31%是在最熱門的零售渠道平價超市完成交易,人均擁有8條牛仔褲。
過去一條Levi’s普通五袋款牛仔褲,中國的采購價約25~30美元,而在東歐地區則需要多付出10美元的采購價。廉價的勞動力和成熟的產業配套成為眾多國際牛仔品牌選擇中國代工的理由。
廣東增城新塘、順德均安、中山大涌、開平三埠是中國四大牛仔名鎮,長期以來大量承接Levi’s、Lee、Wrangle等國際品牌的代工訂單。其中,均安的牛仔產業源于香港服裝產業轉移,約90%的企業承接外貿訂單加工為主,超過50%出口量銷往歐美地區。然而,近兩年僅均安便相繼有100多家牛仔加工企業倒閉。
均安名流仕總經理歐陽高富稱,當地最鼎盛時超過2/5的海外訂單是從溫州制衣采購商獲得。如今溫州老板跑路致使均安不少中小牛仔廠陷入倒閉的局面。
2011年棉布價格的波動和人力成本上升進一步惡化了代工廠的生存環境。歐陽高富解釋說,2011年年初一般的棉布從一碼20元不到一下躥到30元,之后棉價一直波動到后半年才穩定下來,一條普通牛仔褲因此平均增加3元—5元,中高檔的甚至增加了5元—8元。人力成本的上升則使成本約增加1元—1.5元。
均安另一家牛仔代工生產經理劉鏡財表示,2011年歐美訂單采購價格和2010年幾乎持平,牛仔服裝加工行業利潤率整體不到5%,以目前6.3的美元匯率來看,扣除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等因素后,幾乎接近零利潤。
據海關數據顯示,紡織品出口增速自2010年以來一直高于服裝成品,2011年服裝成品累計出口增速達18.4%,僅是紡織品出口增速的1/2。業內人士指出,部分紡織品面料由中國出口到東南亞等地,服裝成衣后,再轉銷售往歐美、日韓等地。
實際上,業界人士在部分歐洲服裝市場調研已發現,90%都是中國制造的神話已被打破,中國制造下降至70%左右。
不過,環球市場營銷總監潘建岳認為,無論是面料還是洗水技術,中國已比較接近日韓高端產品,越南等國家的產業配套和中國仍有差距,中高端產品訂單仍會落在中國手上,放棄一部分偏低端訂單更有利于中國牛仔產業的資源整合。
根據The NPD Group of Port Washing N.Y.的調查表明,售價在25美元以下的牛仔褲銷售額下降了5.3%達39.9億美元,售價在25-49.99美元之間的牛仔褲銷售額上升了11.1%達到31.6億美元,而售價50美元以上的牛仔褲銷售額上升了13.4%達到15億美元。如Lee品牌,今年的市場份額已達到20%,前5年時間內該比例一直在13%。
潘建岳說,全國服裝出口仍以20%的速度增長,此輪歐美市場萎縮對中高端牛仔訂單不會有太大影響,未來5年將會淘汰更多設計能力弱的企業,中國牛仔服裝出口將走向中高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