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C&A壓低進貨價 供應商稱難以接單
以“全棉T恤,這讓服裝供應商小筱(化名)3月21日向筆者表示難以理解,在她的工廠中,這樣的價格無法出貨。
那么“快時尚”品牌保持平價又時尚的秘訣是什么?“如果我們采用質量不好的材料,那就不是在生產衣服而是生產抹布。”這是一位“快時尚”品牌上游供貨廠家經理向筆者吐露的心聲。
“生產抹布”之言,顯屬戲謔,卻道出“快時尚”品牌的低價秘訣——依靠自身的品牌與規模形成議價優勢,對上游價格保持高度敏感,一旦有變立即轉向別的供應商。
“快時尚”品牌的低價策略
春裝上架后,不少服裝品牌價格略有上漲,路邊小店店主也不忘向顧客叫苦,“長袖T恤去年拿貨20元一件,今年至少要30元~40元一件。”
對C&A門店中59元買兩件全棉T恤,小筱表示,“一件200克的全棉T恤,我們工廠至少要做到30元左右。我們工廠同時代工多家國際品牌,但像這樣低的價格肯定出不了貨。如果按我們工廠的出廠價,C&A不是要虧本銷售了?”
顯然,沒有一家服裝零售商會以低到賠本的價格進行服裝銷售,“任何一個旨在長期發展的企業都不可能這樣做。”C&A市場推廣部負責人表示,但其不愿意透露低價的原因。
筆者將同樣作為“快時尚”品牌的H&M、ZARA、優衣庫及C&A進行價格比較。其中ZARA價格最高;H&M價格略低于ZARA,但產品基本在百元以上;優衣庫雖然也銷售百元以內的產品,但低于50元一件的衣服并不太多;而C&A不少衣服的價格在百元以內。
“在眾多‘快時尚’品牌中,C&A一直售價最低。”中國最早經營奧特萊斯、同時經營多種奢侈品的上海富客斯控股CEO陸強表示。
小筱透露,“之前打算與C&A合作,但看到其店面中產品的價格,就放棄了。如果按店面里的價格計算,我們根本接不了單,當然這并不代表所有供應商都不接受這個價格。”
“低價策略讓這些‘快時尚’品牌在國際金融危機中備受歐洲市場歡迎,但這其中涉及定價策略,部分的低價產品使品牌更具競爭性。”陸強表示,從C&A在中國的店面看,選擇店面的多個地段相較其他品牌價位更低,這讓C&A在低價銷售時有資金支持。
“把成本算到骨子里”
來自瑞典的H&M、生根于西班牙的ZARA、在日本起家的優衣庫、或是源自荷蘭的C&A……目前,眾多國際品牌涌入國內一二線城市。
“‘快時尚’給低價賦予一個意義就是低價時尚。”聯縱智達品牌管理首席執行官崔洪波認為,這就意味著這些“快時尚”品牌對上游供應商價格的控制。
因為快速消費的商業模式,所以對上游價格很敏感。“‘快時尚’品牌的買手嗅覺非常敏感,價格稍有變動,他們就容易轉向別的工廠。”浙江新大集團新大三源控股有限公司業務一部經理朱文均表示,“我們可不想把H&M這樣的大客戶弄丟了,可是原材料的壓力與日俱增。不過,如果我們一旦采用質量不好的材料,那就不是在生產衣服而是生產抹布了。”{page_break}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張小濟教授認為,自從紡織行業進入后配額時代以后,國際大型采購商一方面控制零售,另一方面對上游的生產施加壓力,以供應商多作為砝碼而壓低采購價格。
崔洪波表示,“這些國際‘快時尚’品牌成熟的商業模式讓服裝供應鏈縮短,他們以市場為先導的模式,倒逼產品低價。他們以大量的訂單要求供應商保證價格,這從另外一個層面看,是把運營及生產的風險推給代工企業。對本土的供應商而言,選擇OEM這條路,就只能接受別人的游戲規則。這些‘快時尚’品牌都是把成本算到骨子里,把每一家供應商的運營成本算得一清二楚,這就是他們的規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