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潮流而動 品牌服企從網購轉向實體店
運用潛力無限的新模式進入潛力無限的新市場,合乎情理。然而有意思的是,在傳統企業爭相開網店的時候,卻有早已身在其中的公司反其道而行。
比如光棍節當天銷售額達1050萬元的綠盒子。2006年,設計師出身的吳芳芳創立了綠盒子工作室,同時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童裝品牌——Missdemode。2008年底,她初次將自己的業務放到了網購平臺。
僅僅兩年多時間,綠盒子已發展成為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成熟網銷公司,擁有200余人的團隊,銷售額已經逼近一億元大關,Missdemode也成為一個較有影響力的童裝品牌,此后相繼推出的“M.I.LBoy(愛·制造)”和“JennyBear(珍妮·貝爾)”也在童裝市場位列前茅。
然而,這個足以讓許多線下童裝品牌眼熱的公司卻不滿足于只成為網上的龍頭老大。
2010年9月底,綠盒子完成了自己的第一輪融資,來自美國的摯信資本向吳芳芳的團隊注資兩千萬元人民幣。兩個月后,世界排名第六的DCM資本又向其注資一億元人民幣。
在此之前,麥包包、七格格、好樂買等都已經進行過融資。
有了充裕的資金后如何花?品牌面臨的路有兩條:一是拓展自己的渠道入駐其他電子商務平臺,或者自建B2C網站,如麥包包;另一種就是由線上走入線下,建立實體店。無論走哪條路,目的都是為了推動自己的品牌建設。
中國商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王耀表示,要塑造品牌形象,可以借鑒博士蛙的經驗,進大型百貨商場,或者在繁華街道建立旗艦店。而“這正是我們2011年要做的。”吳芳芳說。
其實在早前,一些品牌已經開始了這樣的實踐。
斯波帝卡已有三家加盟店正在籌備開張。在位于廈門湖里大道公司總部的斯波帝卡線下專賣店樣板間中,歐美風格的休閑男裝錯落有致地擺放其間,還配有眼鏡、圍巾等配飾。
裂帛服飾的主設計師湯險峰也說,未來裂帛品牌在線下開店是必然的。
事實上,有計劃地由線上轉入線下的,遠不止這些品牌。
“開實體店的打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凡客媒體經理李劍雄說,“我們從2009年就已經有了準備。”
當時,凡客CEO陳年做出決定開實體店,“在合適的地段開展示店還是有需要的,如果你能在ZARA對面找個地方,我馬上就去開。”但是,對于沒有任何實體店經驗的凡客而言,這是一個冒險的舉動。
凡客顯然知道這個道理,它為實體店開張設計了一條“完美”的路線:先是在北京開一家體驗店,如果體驗店成功,將體驗店的經驗復制到上海和廣州。體驗店運行成熟,增加體驗店的銷售功能,變成凡客實體店,并將經驗復制到更多門店。
為此,凡客從2010年5月4日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廣告投放。此外,公司在北京的選址也基本確定,“三里屯、藍色港灣、大悅城已經談過,估計首家實體店最終還是會選擇在北京最時尚繁華的地段。”李劍雄說。{page_break}
比凡客動手更早的是麥考林。這家從目錄郵購起家的網銷品牌早在2006年起就開始嘗試在上海等地開設線下門店,實施多渠道戰略。
2009年經濟危機時,麥考林高調宣布擴張實體店,計劃三年內將門店數量達到兩千家。如今,麥考林的實體店已成為他們希望打造的“24小時購物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