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快時尚,再到人民時尚——服裝零售業:深化網絡化消費
營銷的手段非常多
從電子商務,到快時尚,再到人民時尚,幾年間網絡銷售逐步升級
據報道,Google已經推出了一款新型手機,消費者看到喜歡的貨品,就可以將其條形碼拍照,同步進行網絡搜索,尋到最低價并下訂單。
這是科技進步條件下,消費模式的一個變革。
而熱愛購物但懶于逛街的小李,每年夏天都需要購置一些服飾。
與父母不同的是,小李喜歡網購。“去商場只是去看看款式,去網店買同樣的款式即可。”
“10.7%的人表示,網絡購物是他們日常購物主要方式,14.6%人愿意把網絡購物作為日常購物主要方式。”北京零點指標信息咨詢公司媒體公關輔理張賢在進行相關調查后說。
“80后缺乏與人打交道的經驗,而網購適應了他們的消費習慣。”OC&C戰略咨詢全球管理合伙人、全球零售和消費品業務高級合伙人Michael K. Jary說。
的確,比起70后而言,80后更偏向網購,他們會在實體店里體驗服裝適合度,然后去網上淘價格更便宜的相同款式。
其實,用戶選擇在網上購買的產品,排在第一位的是服裝服飾,在淘寶網上平均每分鐘賣出266件衣服。折算下來,一年可以賣出1.4億件衣服。
有報告稱,2010年中國網購市場規模將達到4640億元,屆時網上銷售額將占到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3%以上。
在Michael K. Jary看來,網購份額會在2020年占到中國零售市場的25%。
雖然,專家很看重網絡銷售的重要性,但電子商務還并沒有被服裝企業所看重。
相關機構調查表明,有獨立專門負責電子商務規劃、銷售或拓展的部門的服裝企業只占29.2%,沒有獨立的部門,但有專門人員負責的企業占24%。即便是在已開展電子商務企業中,也僅有不足三成單位設立了電子商務相關部門。
此外,傳統服裝企業對于電子商務應用的資金投入更是不足。
之所以對網購渠道不感興趣,關鍵是擔心網購渠道對線下造成沖擊。
針對這個問題,羅萊家紡推出了針對網購的品牌LOVO,女鞋品牌哈森也專門自創了“梅森之邦”……
而那些先知先覺的品牌,早已開始網絡化生存。
ZARA于2010年9月在六個歐洲國家開設了網上商城,美特斯邦威在淘寶商城推出了專供品牌AMPM,而麥考林則在2010年順利完成美國上市變更,凡客在2010年緊鑼密鼓地進行第4輪融資……
“他們喜歡上網,網絡是一個無邊無際的大海。而對企業來講,網絡營銷手段非常多。”宣亞國際公關公司顧問林景新說。
林景新的說法,在陳年身上得到了驗證。
2010年6月份,陳年去浙江拜訪供應商。在一個加工廠里,陳年發現流水線上的工人都穿著凡客產品。這些衣服,都是他們上網買的。陳年倍感驚訝,腦袋里浮現出“人民時尚”這個概念。
“找到這個感覺后,我覺得什么事都順了。”陳年說。
之前,他剛宣布凡客從“電子商務”調轉到“快時尚”軌道上,而“人民時尚”的概念,使得他終于找到了凡客的價值。
Mr.ing創始人伊志強,最初在淘寶上賣外貿鞋,后來也想把Mr.ing打造成快速時尚的網絡品牌。但款式過多,庫存量劇增,于是伊志強開始單品策略。
2010年5月,Mr.ing設計了一款名為“阮清風”的鞋,并以99元低于成本價進行秒殺。秒殺的顧客給這款鞋子打了廣告,從而實現了每天500雙的銷量。
而網絡體驗,也開始大行其道。
對于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主任李斌紅來說,她第一次在網上嘗試購物是在2009年12月8日中午1點12分。
她在凡客誠品注冊為用戶后,1點19分下訂單,3點29分有郵件告訴她訂單已經出庫。9號10點,她收到訂單。
當收到訂單,她坦言還是很意外,打開以后,首先是一個淺棕色的紙盒,上面是非常清晰的凡客誠品的標準色和LOGO,“非常有視覺設計。”
再打開,兩個深灰色的無紡布帶子,裝著套裝和裙子。而所有材料都是環保的。
而更重要的是,她指著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說,作為從事產品開發多年的工作人員,她確實覺得這套產品質量很好,甚至沒有任何褶皺。
“這就是消費者的體驗。”她說。
“凡客誠品推出了當面試穿,我們是貨到付款,所以試穿之后用戶不滿意可退掉,”陳年說,“客戶體驗的不是費用是品牌。”
而情景式品牌服飾網絡專賣平臺百紛網,突破了傳統購物網站的單一頁面展示方式,以實景街區和3D實景店鋪為購物環境,集逛街、游覽、娛樂、交友于一體。
在這里,消費者可以在互動街區穿梭,進入與實際店鋪布局陳設接近一致的“店鋪”查看服裝、向“店員”咨詢購買。
“時尚起義”則全部采用服飾真人拍攝的方式,使消費者在網站上即可看到實際試穿效果。
他們還組建了自己的攝影師及搭配師團隊,專業搭配設計并真人實景現場拍攝,將色差及搭配風險降低。
而80后、90后消費時,更看重與企業、朋友的互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