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亞運會官方制服產生過程“很磨人”
廣州亞運官方制服設計團隊講述官方制服誕生背后的故事。團隊負責人中國十佳面料。
設計時長一年半以上
金憓介紹,團隊在2008年9月成為候選團隊之一,經過亞組委的調研,在2009年1月份確定包括華農在內的兩個團隊進行官方制服的設計,并從中挑選。到最后制服發布,時間長達一年半以上。事實上,團隊設計按系列完成,每系列需要有27套,共有15個系列,算起來要做400多個方案。當時團隊僅有10個人,自己的壓力很大。
一次次的修改很磨人
2009年5月6日,亞運官方制服舉行設計方案初評。評審團隊成員都是國內知名服裝專家,評審團隊組長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黨委書記、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李當岐,副組長為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趙健、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劉洋。
此前,團隊成員多次到廣州城區拍照,如陳家祠、嶺南印象園等,積累素材。“一次次的修改,很是磨人。”團隊成員、服裝系老師譚國亮說。
金憓和她的團隊提交4個主題包括16套方案,分別以五羊、龍舟、舞獅和嶺南水墨畫等為表現素材,這些都富含廣東特色,方案的名字包括:墨舞揮彩、龍舟競渡、錦彩流溢、羊城意像、城市交響……最后,他們的三套作品入圍,分別是“墨舞揮彩”、潮涌珠江和南國舞獅。
“墨舞揮彩”終審不是最高分
2009年9月19日,設計方案迎來中審。兩所受委托高校各拿三套服裝樣品,華農的三套作品都獲得高分。最高分雖也是華農設計團隊自己的作品,卻不是后來被選中的“墨舞揮彩”。這其中還有一段有意思的插曲。
如不出意外,很可能在終審中這件作品也會入選,但身為評審的趙健和劉洋對“墨舞揮彩”情有獨鐘。他們認為這套方案最能代表廣州特色,既有嶺南特色又有動感,兩人不想放棄好作品,專門給亞組委打報告,詳細陳述自己的觀點,“最精彩的東西要在亞運會中呈現”。在11月份的終審中,最終“墨舞揮彩”被最終確定為亞運官方服裝設計方案。金憓坦言,自己最中意的其實也是“墨舞揮彩”。
金憓說,制服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則:一是要有亞運精神,第二是有中國特色,廣東風采、嶺南文化和中國元素有機地結合起來,與北京奧運會有所區別。三是希望使用不對稱的,靈動的,唯美的形式,表現運動的朝氣。
但將這些因素真正融合在服裝中是要花很大的心思,金憓說,亞運的服裝和亞運的形象景觀融合在一起,必須要根據亞運的核心圖形,也就是紅、綠、藍顏色的彩旗。但核心圖形是長方形的,服裝是立體的,有很大的難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