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博會品涌動甬城的服裝品牌
從吉安特、Coopool、Steve&Vivian等新銳品牌的強勢崛起,再到老K、一休等“資深”品牌的高調復出,品牌,作為歷屆寧波服博會最大的看點和亮點,在今年又給我們提供一個觀察產業轉型升級的新視角。
今天,我們選做案例的兩家服博會參展企業,也是寧波老牌服裝勁旅。一家是在10年前義無反顧,走上多元化、國際化品牌戰略的杉杉,至今,它仍在用心構建它的品牌森林王國,搭建它的服裝時尚板塊;一家是在創牌路上有過輝煌、有過曲折的老K,面對未來,它的雄心依舊,信心滿滿。
風云采擷
杉杉的品牌森林
率先于中國服裝業中推出“名牌戰略”、“設計師品牌”、“無形資產運作”、“多品牌、國際化”等先進產業理念和實踐的杉杉集團,為本屆服博會帶來了S2CITYLIFE風尚男裝和IORI純正東瀛少女裝。
在展館入口處的墻上,18個杉杉旗下品牌標識集體綻放。“這些約占我們所有運營品牌的70%。”集團副總裁李啟明說,目前公司以合資、品牌代理、品牌授權等多種形式在中國市場運作Smalto、Lubiam、Marco Azalli、Renoma、Munsingwear、Le Coq Sportif、Qua、Sasch等十多個國際品牌,再加上杉杉、SS·Sport、S2CITYLIFE等原創品牌,杉杉已經建成了一片品牌森林。
早在1999年,杉杉就開始實施“多品牌、國際化”戰略,先后與日本伊藤忠商社、意大利法拉奧集團、韓國可隆集團等國際著名時尚產業集團合作。特別是和擁有140個品牌的日本伊藤忠商社實現戰略合資,讓杉杉搭上了“全球化”的快車,揭開了杉杉“全球化”時代的序幕,完成了杉杉“時尚板塊”的初步構建。同時,杉杉一直在對“時尚板塊”的品牌成員進行調整,優勝劣汰,打造適合自己生存和發展的品牌森林。而在制造業這一塊,杉杉10年沒有擴大產能。
“利用國際資源和優勢,做國內市場。”李啟明道出了杉杉真正的戰術意圖:引進并成功運作一批國際一線頂級品牌,致力于打造“國際品牌開拓中國市場的首選通道”;另一方面,以國際品牌的運作經驗反哺自主原創品牌,積蓄杉杉紡織服裝事業長遠發展的原動力。他說:“我們每個品牌都有專屬的運營公司和團隊,每個品牌都在向消費者倡導未來的新生活方式。”
老K欲寫新輝煌
寧波服裝品牌在國內崛起較早。而在寧波,最早的服裝品牌當屬“老K”。回首過去的25年,老K走過了一條從創牌到貼牌,又從貼牌回到再創牌的道路。
1985年,老K制衣公司的前身奉化市第二西服廠,為準備參加部優產品評比,按規則要求注冊了商標。這一創牌之舉比“羅蒙”、“杉杉”和“雅戈爾”都早,老K西服也在上世紀80年代風靡一時。
對于過去的輝煌,董事長包國富回憶說:“當時品牌運作意識較弱,1992年以后,公司將重點放在了外貿加工上,開始大力發展貼牌生產,逐漸減少了在國內的品牌建設投入,這使老K漸漸為國人所淡忘。到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老K已被眾多品牌趕超。”
但是,新世紀來臨之時,包國富再次將眼光聚焦于品牌。而多年的貼牌加工,也使得老K在外商心目中建立了非常高的信譽度。2000年底,意大利著名時尚集團GTM公司成了老K最緊密的合作伙伴。雙方約定由GTM公司招聘意大利的人才進行設計,由老K負責面料和成衣生產。
與此同時,通過在國際市場上學到的品牌運作、成衣設計生產經驗,包國富開始實施全新的品牌戰略,踏上了二次創牌之路,包括重新設計導入商標,產品定位更加時尚年輕化。2005年,貼上“K·Fashion”新商標的西服進入歐洲,成功試水自有品牌境外銷售。
在2006年的服博會上,老K一舉推出從意大利引進的“多米尼哥”、“太可依”等新品牌,更時尚、更經典的正裝西服,前衛、炫麗的休閑服,廣受消費者歡迎。每年參加服博會的包國富說,公司目前正在全國建設營銷網絡,計劃明年開設40家“太可依”專賣店,5年內開到150家,通過新品牌帶動老品牌、老品牌推動新品牌,續寫老K輝煌。
服博會花絮
未開展已接單
“沒想到,真是沒想到!第一次來參展,就有這么好的效果!”一見到記者,南通中科明興物聯網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玉元就夸起了寧波服博會的魅力。
10月20日下午3時許,該公司工作人員在服博會2號館布展,剛把帶來的機器樣品安裝起來,就有一些做服裝的參展企業前來詢問。其中一位客戶在詳細詢問產品情況后,當即下了大單,訂購20條流水線,合同意向金額超1000萬元。談起參展的收獲,陳玉元笑容滿面。
他說,開展兩天來,公司和中科院合作研發的服裝全智能物料配送及監控系統引起了眾多服裝企業的關注,意向客戶已有六七十家。說著,陳玉元拿起名片盒搖了搖,向記者證明這個數字絕非虛構。“本來只是過來看看,沒想到生意會這么好,以后還要來服博會。”{page_break}
小小“浙江團”
南通、廈門組團來參加服博會,英國、韓國也組團參展來了,而且個個人氣爆棚、生意不錯。在服博會4號館,記者還發現了一個小小“浙江團”,由來自寧波、嘉興和義烏的3家服裝企業組成。它們都是中國襯衫網的會員,通過中國襯衫網組團參展。
“這次幾家企業主要帶來了襯衫和高級時裝樣品,產品用料考究、做工精細。比如嘉興服裝公司就有幾十年的行業經驗,許多工人都是老師傅。”襯衫網首席執行官姚健介紹說。
昨天下午,小小“浙江團”傳來消息,驗證了姚健的話。兩位美國客商分別和嘉興服裝公司及寧波涵宇服裝達成了合作意向。其中,寧波公司接到了數十萬件的訂單,客商將于下周初到公司實地查看。
點到即止
水到渠成與文火煲湯
品牌在市場經濟中被賦予種種神奇的功能,如市場競爭的通行證、企業軟實力的載體、高額利潤甚至暴利的“吸金器”等。在后危機時期的“中國品牌之都”寧波,品牌的力量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識,越來越多的企業尤其是OEM企業開始謀劃品牌發展戰略并付諸實施。
這是一個好現象。但是在欣喜之余,我們也有義務提醒有些企業,服裝品牌的創立,是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但投入大回報周期長,而且其中暗藏風險,對于那些對品牌戰略認識不到位的“跟風型”企業,或者是各方面積累都有限的中小企業,可能在得到回報之前,需要背負難以承受的資金壓力。
事實上,每年的服博會,我們不但見證了一批又一批新品牌的誕生,也不難發現一些品牌的黯然退場。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在他們雄心勃勃地推出數個品牌之后的幾年內,出于種種考慮不得不對其中的一個甚至全部忍痛割愛。
對于服裝企業來說,一方面,品牌的創立是個水到渠成的結果,也就是說,企業的發展確實到了要以品牌提升競爭力的階段;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后續的投入和維護能力,品牌戰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文火煲湯的耐性與技巧,能夠堅持到最后的,必定也能笑到最后。
寧波有400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規上企業就超過2000家,這些企業都去創立自己的品牌,既不現實也沒有必要。那么大多數中小企業是不是就無所作為了呢?顯然不是。在寧波構筑現代產業體系的過程中,紡織服裝產業已經是個相對成熟的產業集群,這個金字塔體系中,需要處于塔尖的龍頭企業和高端品牌,同樣需要位于塔基的配套協作企業。
在同一個供應鏈體系中,大中小企業既差異化發展又協同作戰。這不但強化了品牌企業的競爭力,也構筑起整個服裝產業集群的競爭力。畢竟,未來的市場競爭,并非單個企業或品牌的角力,而是產業鏈的競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