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手法則之四:賣出之手
補貨,并防止庫存是重點所在
“買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看報表和做報表。”
身為Chole的零售和產品部經理,吳晨擁有10年財務工作背景,加入Chole之前她在Dior負責銷售也有一年半。
而對買手來說,銷售業績是考核買手重要指標,通常每一季打折來臨之前要銷售出全部產品的7-9成。
“服裝生意首先是生意,再時尚的產品如果賣不出去,也只能變成‘慘品’。”I.T集團旗下買手負責人特蕾莎說。
為此,歐美品牌買手,一天一般就有一兩個小時與店鋪溝通,以更明確了解消費者需求。
而每買進新服裝后,福建買手李燁彥也一連幾天待在店里,觀察顧客對新進服裝的態度,“衣服是熱賣還是庫存積壓,影響到公司的生死存亡。”
其中,銷售師每日向買手匯報銷售量、銷售款、銷售不足等情況,以便讓買手能夠及時準確得到信息。
“從零開始,組好一盤貨,再將它銷售出去。”邵立剛這樣定義買手的工作。
同樣,在FERREGAMO品牌買手錢小姐看來,品牌買手最重要的任務是根據市場需求和品牌特色,整合出較為合理的貨品結構。
那么一個店面的貨品結構應該是怎樣的呢?
專家認為,男裝流行款,占到10%左右;女性職業裝的流行占15%左右;時尚休閑類甚至可以超過50%,這就需要買手對生產配合能力必須很強。
姚黎穎則認為:貨品比例的原則大多為20%、 50%、30% ,這不是為了劃分價格而是為了保證大批量消費基本款后,需要三成左右高于大眾消費群體。
同樣,溫州日清貿易公司的買手錢小姐每次下訂單前,都要做詳細分析報告,從而確定貨品組成。
在她這里,潮流貨品起碼占45%,經典款10-15%,品牌宣傳冊上的產品占25%,另外還要有本地特色的產品。
而新貨上市的第一、二周時間,是關鍵點。
這時,暢銷款會開始在銷售數據上反映出來。買手隨時觀察數據,一旦發現暢銷款,要考慮補貨。
此時的工作,中赫時尚講師Judie形容為“補妝”,而不在是“化妝”。
ZARA“補妝”的速度很快。
在ZARA的一家美國門店里,店長Devina總是帶著一臺手持式PDA在店里巡視。
當Devina在自己門店發現某種產品庫存不足時,通過PDA,就向總部實現補單。
顯然,補貨遵循一大原則是:次數盡量少,否則會增加店鋪進貨成本。專家認為,補貨訣竅在于“數量”和“時機”之間的配合。
如果補得太慢了,不僅銷售會出現斷檔,而且補貨到了店里已經過季,就變成了庫存。
{page_break}
如果補得數量太多了,留到季末還沒賣完,只能打折處理。
當然,如補貨不成,可尋求類似替代產品,買手也可以將貨品集中在幾個店鋪里,合并號型,增加銷售概率。
但是,如果新品上市1-2周發現銷路不太好,買手要趕緊采取措施防止形成新庫存。
“2007春夏我們進了很多很漂亮的鞋,顏色很特別,鞋跟用料也很考究。可是這些鞋似乎并不受中國客人的喜歡,”SHOWROOM的中國買手JENNIFER說。
于是,他們第一時間進行了調整,比如和其它店鋪調貨,盡量把鞋子陳列在店鋪顯著位置,讓銷售員加大銷售力度等。
另外,降價雖是解決庫存的最終手段,但還要盡可能先采取小幅度折扣,再逐漸加大打折力度。
“除了打折,還可以讓店鋪員工穿上不好賣的衣服,或者請陳列部在櫥窗里做展示。”吳晨說,顧客對最新的流行趨勢要有一個接受過程,增加產品曝光率會大大縮短這一過程。
顯然,打折那是最后一個處理方法。
而在凡客誠品,產品上市節奏由買手和產品規劃人員共同把控,包括控制庫存,當買手決定買入多少量的時候,就已經把銷售和庫存都考慮進去了。
其實,“做服裝生意的都有‘兩怕’:一怕庫存;二怕熱銷的衣服不能及時補貨,以致于該賺的錢沒有賺到。”業內人士表示。
顯然,買手制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
2004年下半年,華爾思丹被博洋收購時,包括現貨及發到各個直營店的貨,總共加起來,才值100多萬元。
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買手制,因為消息在每天更新,及時反饋給產品部,返單的速度非常快。
“在一個服裝店里,一個好的買手從貨品組合、陳列搭配到銷售服務都起到主要作用。”王士如說。
楊大筠曾在某企業的訂貨會的展廳上發現,當季產品設計非常漂亮,顏色、系列感和主題非常明確。
但隔了3、4個月,他到這家公司經銷商店里,看到的卻是凌亂,而且不相關的產品也搭配在一起。
經銷商不懂產品,也不了解公司設計,而是直接按照自己理解把貨品買回來。產品組合性和系列感被破壞,直接影響了銷售。
其實,買手采購的款式都非常棒,但組合到一起的時候,未必是一盤好貨。
這需要引起買手的注意。
有專家認為,買手對營銷式陳列以及色彩搭配必須非常拿手,不論是產品風格、面料還是色彩等各個方面,都能很好的整合。
另外,買手們也要和店鋪商量上貨計劃,以確保新產品上市的相關宣傳推廣材料能同步上市,確保陳列道具、櫥窗主題方案能夠盡早落實,以達到品牌整體運作的實施效果。
這是一個系統工程。
買手則是這個工程的樞紐,即在創造自己服飾產品款式的同時,也在創造產品營銷的概念。
由此,從款式到市場的“任脈”都打通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