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本土品牌的生存環境和發展趨勢
中國市場是一個不斷增長的蛋糕,國人看在眼里,國外品牌也垂涎三尺。“2010本土品牌面臨的生存環境和發展趨勢,共謀行業的發展。
強弱分化加速 馬太效應顯現
從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來看,國人崇洋心理頗為嚴重。成功人士、社會精英這些具高或較高購買力的人群大體上只選洋品牌,或絕大多數的消費都花在洋品牌上。而具中等購買力的消費者則在“假洋鬼子”與國內較具知名度的品牌中快意享受;購買力有限的消費者,以價格為主要選擇依據,購買的自然是國內品牌甚至不問品牌了。
從行業自身而言,從事服裝的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有著較大的硬傷。品牌產品與風格穩定性不足、路線不清晰、宣傳推廣不到位,較易受市場變化的沖擊。企業提升實力,發展與壯大就可能僅僅是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又或者發展到一定規模就遇到瓶頸,無法突破。
李聲治指出,從渠道的使用來對比,目前國內一線商圈的高端主流百貨商場以及知名商業街的重要位置基本上是洋品牌一統天下,只剩些邊角位置讓“假洋鬼子”和國內較具實力的品牌瓜分,其余的只能搶占二、三線的位置爭奪客源了。但即便是搶占了較好的位置,也有兩種痛苦要承受,其一是商場“折折上升”與越送越多的促銷浪潮擠壓利潤之痛;其二是街鋪不斷上升的轉讓費與租金讓人有欲舍難離之痛。國人購物崇洋令人煩惱。
當前的經濟大環境對本土品牌的發展也十分不利,李聲治說,一是出口受阻并且未來很有可能是一個不斷下降的趨勢;二是技術類員工嚴重不足,一般勞動力也在逐漸減少;三是受國家政策、法規的影響,制造業成本上升較大且呈逐步增加的趨勢;四是國內市場的消費在不斷增加,每年均超雙位數,但同時涌入國內的洋品牌也在不斷增加國內品牌產品必受擠壓與打擊,形勢不容樂觀;五是產能過剩將長期存在,價格戰亦相伴相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