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服等企業產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
形成紡織服裝、鞋業、石化、裝備制造、建筑建材等5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泉州產業轉型升級任重道遠。面對土地、資源、勞動力等的“硬約束”,我們還有多大發展的空間?唯有勇當創新這把“尖刀”上的“刀尖”,從結構調整上拓展空間,從內涵提升上挖掘動力,才能拓寬產業發展空間。
項目創新
開拓發展空間
不僅將紡織材料做成人造血管,洛江的匯成針織公司今年還有望生產出國內首個“電腦經編人造血管機器”,而這只是我市“第一支柱”紡織服裝產業創新項目中的一片小浪花。
正是看好發展“產業用紡織品”帶來紡織服裝業結構升級的潛力,上個月泉州市政府經濟顧問組組長王文泰牽頭向市政府提交了一份《加快發展產業用紡織品》的建議。
造紙業也在向高端發展。優蘭發集團投資6億元,上一條涂布牛卡紙生產線,一條靜電復印紙生產線和六條特種紙生產線。而年產50萬噸高檔包裝紙的玖龍首期項目,有望在年底開工建設。
參與起草全國三項行業標準的鑫華公司,正在規劃投資5億元上大項目。三宏公司能成為我省首家登陸澳大利亞股市的企業,離不開全國最大再生資源丙綸長絲出口企業這一角色。隆上公司研制出國內首家汽車超纖革產品,并借此走進了上海世博園。創新項目,不斷拉長石化“產業鏈”。
全國最大建筑屋頂應用太陽能發電項目——福建海西光伏發電系統已開始動工,更具重要意義的是,其對上游太陽能光伏產業產生強大的拉動效應。和諧光電、冠科電子、金保利……一個個優化產業結構的新項目值得期待。 {page_break}
管理創新 挖掘發展潛力
“管理的投入,收益是十倍甚至百倍。”在前幾天舉行的泉州企業管理專家顧問團座談會上,企業管理專家魏秋和建議泉州企業應該高度重視使用管理工具。
隨著我市“送管理進企業”活動的持續開展,應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管理、企業資源計劃、供應鏈管理……以信息化帶動為切入點推動產業“兩化”融合,已成燎原之勢。
“3D激光掃描人體技術,能在完全不觸及人身的情形下,精確測量人體曲線,4小時內就可以設計出一套得體的衣服。”七匹狼集團有限公司行政部總經理助理羅龍祥告訴記者,即將投入運行的東方人體模擬系統、人臺數據庫,讓這一切成為現實。
早在2007年,九牧王就與國際著名管理咨詢公司合作,制定了具備國際視野的戰略發展規劃。全面的信息化建設,構筑起九牧王的整體流程體系,實現市場數據收集及時準確,庫存管理精準,物流配送高效。
恒安的管理創新,更是堪稱民營企業的樣本。2002年,當業務徘徊不前時,恒安砸下千萬美金聘請國際一流的管理機構入駐,高級管理人員的集體大換血,創造了自上而下脫胎換骨的傳奇。而2008年啟動的第二次管理變革,卻是在企業高速前進下主動提出并實施的。“我希望中國的民營企業,都能學習恒安這種有危機感、時刻自我反省并果斷進行管理變革的精神與魄力。”在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與社會責任高峰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辜勝阻的演講,難以掩飾對泉州造紙業龍頭的贊譽之情。
通過完善內部管理,帶來清潔生產,同樣讓企業實現增值。天宇化纖將用電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從10%成功地降至8%。這對一家年電費支出4000多萬元的企業來說,省下來的錢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據介紹,眼下天宇正在考察新型節能水泵,預期可節能15%—20%。
技術創新 培育發展動力
6年21款面料被國家紡織產品開發中心評為“中國流行面料”,鳳竹科技股份公司董事會秘書蔣元認為,這一切都是技術創新的“功勞”。
新興產業,技術創新更是大放異彩。海外歸來的劉志勇,正嘗試將節能高達80%的新技術,應用于主干道路燈等諸多領域。神州電子項目部經理林喜鳳則告訴記者,是專利技術讓企業“笑到最后”:在國家廣電總局的招投標中,該企業一舉成為最終瓜分“村村通”衛星數字電視接收機的4家企業之一。同樣,“小”企業天地星電子有限公司去年榮獲泉州開發區“畝產稅收冠軍”稱號,對此該企業總工程師李健認為,一支不錯的研發隊伍和多個研發平臺是最關鍵的因素。
“學習借鑒雅戈爾等知名百億企業時,市經委副主任蘇煌輝如是說。而不少龍頭企業,已率先邁出大步。海天輕紡一方面與東華大學聯合成立“東華海天針織技術研究發展中心”,“高導濕滌綸纖維”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另一方面與世界化工巨頭美國杜邦公司合作,開發源自于玉米的新型生物基纖維和面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