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服淘汰速度快舊衣處理惹煩憂
李偉靜前幾天在整理衣櫥時,面對滿柜的舊衣服心生煩惱:這些衣服質檢不錯,只是款式過時而已,想送人不知給誰?其實,每逢換季的時候,很多市民都會發出這樣的感慨:滿柜的舊衣服如同雞肋,留下沒有地方放置,扔了又舍不得。
7月11—13日,記者在走訪了二十余位市民后發現,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衣服淘汰的速度越來越快,因為舊衣服而生出煩惱的市民還真不少,大家都為舊衣服的最后“歸宿”而頭疼。煩惱:衣服很多卻不愿穿
打開衣柜,每個季節真正穿的衣服也就那么幾套,剩下的都靜靜地躺在角落里。說起自家衣柜,愛美又愛購物的80后市民趙媛說,自己平日里沒事愛逛街,看到商場打折總想買兩件,可有些衣服買回去放進衣柜之后就忘了穿,待來年整理衣柜時才發現標簽還在但款式已經過時了,那些穿過的舊衣服也只是穿了一兩季。
同趙媛一樣,參加工作3年的王愛文告訴記者,最近她整理出了大量上學和剛參加工作時購買的衣物,扔了可惜,就想捐出去,可她根本不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接收這類捐贈。她指著一摞疊放整齊的衣服有點郁悶:“看看這套,我們學校開運動會的時候發的,我就穿過一次,還是嶄新的。難道真的只能當做垃圾處理?”
崇尚低碳環保的王愛文給記者算了一筆小賬:如果扔掉這些衣服,對它們的處理是一次耗能,一個貧困家庭獲得捐款后將需要購買類似的衣服,工廠生產衣服就又是一次耗能,用她的話說:“把舊衣服扔掉不科學、不環保”。心中算好了這筆“小賬”的王小姐立場堅定:“盡管我現在還沒有找到好的渠道和方法來處理這些衣服,但是我肯定不會一丟了之。”
在采訪中記者還發現,舊衣服“產量”最大的還數孩子。家住東市場小區的市民史女士說,女兒今年只有4歲,但衣服比他們夫妻兩人的都多,很多衣服還沒來得及穿就小了,這些成堆的舊衣服也不知怎樣處理才好。無奈:舊衣“歸宿”難尋
提及關于舊衣服的處理,很多市民都說,過去的做法有兩種,一是送親戚,二是單位組織的捐贈。40多歲的高莉梅女士說,以前還能把舊衣服打包拿給鄉下親戚穿,但現在農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家也想趕時髦,這些過時的衣服也沒人稀罕了。前些年,舊衣服還能往災區捐,可近些年不知為何,很少有單位組織捐衣服了。支招:建議成立回收機構
那么,居民家中越來越多的舊衣服究竟該如何處置?帶著市民的疑問,記者采訪了市民政局。市民政局救災救濟處副處長杜學軍介紹說:“市民可以把舊衣服洗凈后捐給各級民政部門,民政部門會給市民開具相應的收據,之后把這些衣服儲存在救災倉庫當中,一旦有需要,就會撥給需要的災民。”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市民對捐贈這一單一的舊衣處理方式并不贊同,他們大多希望舊衣服也能“物有所值”。記者查閱資料發現,國外的舊衣市場已經相對健全,在日本共有2000多家二手服裝店,店主們對店鋪的個性化生存持樂觀的態度,還專門成立了行業聯合會,年銷售額已過2億美元。穿二手衣、買二手衣在歐美市場也很流行,香港也有很多店面專賣明星的二手衣服。
在采訪中,不少市民表示,舊衣市場的缺乏導致能源的巨大浪費,我市不妨也成立一些專門的衣物回收公司,上門收集市民家的舊衣服,挑出一部分進行二次銷售,另一部分進行回收再利用。現如今,就業成了另一大難題,準備創業的市民不妨在回收舊衣服上開動一下腦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