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文化:過年前的紅棉襖朦朧而又清晰(一)
年華似水,青春如夢。童年的記憶一片朦朧,但朦朧中又有清晰的影像。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恰值新中國開國伊始。百廢俱興,人心思進。生活盡管清得像一泓秋水,但人們過起年來卻有滋有味,色彩斑斕。
1951年冬,當我知道觀察這個世界時,最先看到的也許是那掛在北方民居屋頂的大紅魚燈。過年掛魚燈,是京津一帶的風俗。只不過,天津人最講究的是由小孩的舅舅在孩子落生后頭一個除夕前購到,是不是這還有些母系氏族社會的遺痕?總之,它使人感到親切溫馨。
白皚皚的雪,紅彤彤的年:吊錢兒、春聯、爆竹、魚燈,還有那饅頭上的紅點兒……一片猩紅,輝映著我小小的紅棉襖。
媽媽做的紅棉襖,每年一件。她總要等到除夕掌燈時才許我穿。我盼呀盼,盼一年。那是大紅棉襖,有的在邊緣鑲上卷 毛的羊羔皮邊兒,一溜兒鏤空黃銅扣,閃著光,晃晃悠悠地富有動感。我別提多喜歡它了。迷茫中,紅棉襖伴隨著我跨越了一個個嚴寒的冬天,走過了人生的第一個十年。
●過年的景色想是中國人最迷戀的,那一片喜人的紅色至今我陶醉
每當過年之前,媽媽給我試新衣時,常有一句話掛在嘴邊,像是對我說,又像是自言自語:“趕上好年頭了,解放了,要不哪有這樣的好日子,好心氣兒。”我當時聽不懂這些,也無法理解剛剛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大人們所經歷的一切,可是媽媽無比熱愛新中國,我隱隱約約能讀懂她的心。于是,一種幸福感像一縷春天的陽光,照到我幼小的心靈里。媽媽為我或為家里人做過年的新衣時,我總愛蹦蹦跳跳地不離左右。稍大些,還試著拿塊布頭兒給我的布娃娃也縫件紅襖。我也悄悄對布娃娃說:“你高興嗎?新中國了,你知道嗎?”布娃娃好像點點頭。
那時,物質并不充裕,人們平時舍不得丟棄穿著的舊衣,也不肯或無力添置新衣。或 許正因如此,男女老幼過年時想換身新衣的愿望才顯得格外質樸,格外神圣。記得外祖母哄我時,常愛叨念著:“糖瓜祭灶,新年來到,閨女要花,小子要炮,老頭子要頂 新氈帽。”
閨女要花兒戴。我的那些小姐妹們,不管是鄰居,還是表姐、姨姐,每逢過年,都會頭戴紅色或粉紅色的絹花或紅絨花。不戴花時,就會在小辮兒上系一條紅毛線的頭繩或是系一條紅綢子,紅綢子系出的效果是一個立體的蝴蝶結。女孩子們聚在一起時免不得比一比,看誰的最好看。年前,媽媽一定要帶我去娘娘宮,宮南宮北大街上,擺滿了頭花和紅頭繩、紅 綢帶,連楊柳青年畫上的女娃娃也在抓鬏上系一根紅頭繩或戴一朵紅花呢!街上買年貨的人,來來往往,臉上都洋溢著一種祥和,一種滿足。盡管我是現在才能從理念上回憶起那是新中國誕生后,人民開始建設新生活時的喜洋洋的心情,但那種氣氛,那種表情,確實是那一個時代所特有的,令人難忘的。一切都那么純樸,純樸得像暖融融的炕頭和綠瑩瑩的莊稼….
過年的服飾與過年的氣氛分不開,那一片曖人的紅
除夕的燭光,映著外祖母腦后那圓圓發髻上的聚寶盆絨花。我愛看那綴著幾個光片的 紅絨花,就纏著外祖母講它的來歷。聚寶盆真有一段美妙的故事。傳說明代初年有個人叫 沈富,又名萬三、萬山,他一天清早看到有人要宰殺青蛙,就拿出身上僅有的錢買下那二十幾只青蛙放生了。結果,幾天后的一個夜里聽到外面蛙聲震天,沈萬三出門一看,數十只青蛙簇擁著一個瓦盆來感謝他。青蛙放下盆跳走了。沈萬三將盆拿回家來做洗臉盆用。誰知有一天他妻子不小心將手鐲掉進盆里,盆里競生出滿滿的一盆銀鐲。后來,盆里的財寶取不盡,用不完,沈萬三也成了富翁,曾出資來修南京城……我饒有興致地纏著外祖母接著講,我愛聽那些永遠講不完的古老的傳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