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媒介:錦繡“互動”(2)
雙鳥的舞姿十分優美,采用了波斯藝術中常用的繞首回望式樣,鳥首部有卷草組成的飄飛的綬帶,與身體并行??梢哉f圖像所表現的忑容很容易就讓人想到《山海經》中“鸞鳥自歌’的沃民國的景象。菱形格內展開的另一組卷草紋,有類似薩珊波斯時代的“忍冬紋綺”的圖欄,更有盛開的蓮花、石榴與葡萄葉,應是自魯利等坦青銅器紋飾和波斯傳統圖樣演化而成。圖像中所具備的綬帶、菱形、卷草,出現在公元前二世紀的漢墓,證實了在薩珊波斯時代流行的圖攔,實際上早已通行于安息時代,并經過文化交漣運個窗口進入中國,形成別其一格的服飾藝術色,使漢代服飾更加流光溢彩。
漢代紛繁的紋飾顯示出巨大的包容性,無芝從縱向的時間,還是從橫向的地域,都細致而精巧丐地吸收著外來的養料,浸潤著東西方藝術的精華,形成了具有自身鮮明個性,同時又與其他民族的文化相關聯的工藝風格和藝術特征。在裝飾情趣方面,注重平面化的表現手法和程式化的形式運用;對人物、動物和植物等形象加以變形處理,以符合裝飾形式的需求;運用強烈的色彩,以加強工藝中的裝飾性表現??梢钥闯?,在這一點上所洋溢的氣息也不無西域文化的影響。
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探險家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發現了許多古代城市。后來才知道,它們就是《史記》、《漢書》中提到的西域三十六國廢墟。其中墨山國貴族寶藏的發現成為黃金裝飾的面具。還發現了大批十分罕見的飾品。在紡織品上織金線是羅馬人對世界紡織業的一大貢獻?!逗鬂h書 西域傳》說:“大秦國刺金縷繡”,織成很多飾品。羅馬藝人制作的以前只見于文獻,
即便是在羅馬帝國本土也從未發現過實物,而在墨山國寶藏中出土的卻以一展古羅馬織金藝術的風采。其實,漢代出土的羅馬藝術品還不只限于服飾、珊瑚……這些都生動地反映出漢代國際貿易之盛況,同時也一再提示我們“互動”這一話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