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先后落地開花 外貿占上海總值四成
三年自貿區改革之路上,上海海關推出通關便利、保稅監管、功能拓展等方面的31項創新制度,其中21項已在全國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建設三周年之際,上海海關29日發布了一組統計數據:今年1至8月上海自貿區進出口75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占同期上海市外貿總值42%;自貿區內現有海關注冊企業2.4萬家,其中1.4萬家是自貿區成立后新增的。
海關對標研究WTO《貿易便利化協定》的12條40項具體貿易便利化措施,相關措施已全面落地。第三方評估顯示,“先進區、后報關”、“自主報稅、自助通關、自動審放、重點稽核”等多項制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上海自貿區的通關效率得到好評。
三年前,上海自貿區首票“先進區、后報關”業務在外高橋保稅區成功試點。三年來,從最初的“先進區、后報關”到“批次進出、集中申報”、集中匯總征稅、“自主報稅、自助通關、自動審放、重點稽核”、企業自律管理……,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制度先后落地開花。
制度創新配合智能化卡口改造、信息化系統升級等技術手段,上海海關在上海自貿區打造出一個以貿易便利化為核心的通關監管模式,既能保證貿易的安全化,又能實現物流的高效運轉。
隨著全國通關一體化改革的推進,口岸通關速度越來越快。今年上海口岸進出口海關通關時間分別比上年減少3.68小時和2.17小時。就在上海海關整體通關效率不斷被刷新的同時,上海自貿區的通關效率仍然保持著遙遙領先的優勢:上海自貿區一線進、出境平均通關時間分別較區外縮短78.5%和31.7%。
支持新型業態發展是上海海關三年自貿區改革的一大重點。在自貿區的試驗田上,海關積極探索嘗試,推動形成跨境電子商務保稅進口、生物醫藥研發等優勢產業功能聚集區。
跨境電商保稅進口是上海自貿區成立以來,社會關注度最高的項目之一。自2013年底在自貿區啟動試點以來,上海海關緊扣電商企業和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升級跨境電商業務的監管水平。目前,跨境電商海關環節的通關時間已從以前的24小時提速至“秒放”。
在多方推動下,上海自貿區跨境電商保稅業務的發展步伐穩健有力。今年1至8月,上海關區跨境電商保稅進口近4億元人民幣,其中8成為化妝品護膚品、乳品和尿布等消費品。今年3月份以來,上海關區跨境電商保稅進口值呈逐月攀升態勢,8月份首次突破1億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