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通關提速又提效 千年古港的魅力在逆境中反而愈加凸顯
今年以來,在國際經貿形勢變化紛繁復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國外貿未出現根本性好轉。多位經濟貿易領域專家判斷,2016年余下的4個月里,繼續保持外貿回穩向好態勢仍是一場硬仗。然而,泉州卻頂住了外貿下行的嚴峻壓力,在全省扛起高基數上較快增長的艱難使命。
復雜逼仄的外貿形勢下,2016年上半年,泉州市外貿卻力挽狂瀾,實現了出口額5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5%,增幅高于全國12.6個百分點,高于全省6.6個百分點。2015年,全市GDP實現6149億元,連續十七年坐上福建省設區市經濟總量頭把交椅;外貿出口1139億元,連續20年保持外貿正增長。這是泉州的厚實底氣!而榮譽的背后,更應該看到泉州的努力。
積極落實國家、省穩外貿政策及出臺地方性措施,復制部分自貿試驗區政策作為促進外貿回穩向好的催化劑,推動旅游采購、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發展,引導企業抱團出海找市場……在業內權威專家看來,在外需不振和外貿新舊競爭優勢轉換雙重因素疊加影響下,外貿主管部門如何對癥下藥使出系列組合拳,對促進外貿恢復傳統競爭優勢十分關鍵。
作為傳統外貿型城市的泉州,如何恢復傳統出口優勢將對我國外貿企穩產生有力的支撐。在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研究員趙萍看來,加工貿易“失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也正是今年以來,泉州市商務部門的關注重點和行動方向所在。
今年,我市出臺多項促進外貿回穩向好相關措施,針對企業融資難、生產成本高、訂單碎片化等困難,因企施策,加大對規模以上重點外貿企業一對一跟蹤幫扶,樹立“高增長”企業典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市百家重點企業出口38.5億美元,比增41.4%;全市休閑食品、玩具產品、水產品等傳統行業出口均保持兩位數增長。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泉州貨走泉州港”,市商務局聯合口岸相關部門,集聚各種資源進一步促進泉州產地貨物從泉州港進出,著力提升港口吞吐量,取得顯著成效。2016年1-6月,泉州企業從泉州口岸出口貨物156.8萬噸,大幅增長47.8倍。
泉州口岸綜合競爭力大大提升,與關、檢、稅、匯等口岸部門的主動、靠前服務不無關系。從去年5月起,泉州關區納入泛珠四省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企業可享受家門口報關、區域一體化通關等便利化政策。加上晉江陸地港國際快件中心、國際郵件中心、跨境電商綜合服務中心的相繼設立,原本較為分散的口岸資源陸續整合至陸地港,為泉州外向型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拓展渠道、降低成本。四年多來,陸地港已吸引2000多家本地生產型企業回流就近報關。
自貿試驗區是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福建作為全國四大自貿區之一,推出多項貿易便利化措施。泉州海關積極爭取,自去年9月開始在泉州出口加工區分階段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14項制度,截至目前,已有“區內自行運輸”、“簡化統一進出境備案清單”等9項制度在泉州出口加工區復制推廣,從機制和體制上為泉州外貿發展創造最基礎和最重要的外部環境。
泉州檢驗檢疫局也在自2015年9月以來成立的新班子帶領下,主動融入泉州外經貿發展,調研出臺了“定向施策、精準服務,促進泉州外貿發展的十五條措施”、“支持泉州遠洋漁業發展六條措施”、“促進晉江外貿穩增長八條措施”等服務舉措。一年來,我市遠洋漁業多元持續發展成效顯著,今年前7月實現入境遠洋自捕水產品11848.26噸,同比大幅增長125.08%,總噸位和總產量均列福建省第二位,進而擴大泉州水產品出口市場份額。集裝箱陸續從泉州港就地通關,前7月泉州港入境集裝箱3.56萬標箱,比增40.17%。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