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桂林路哈韓百貨關停逃不開
2016開年,桂林路商圈,風不平浪不靜。
熱費拖欠遭催款,電梯停止運營,商鋪大門緊鎖,業戶討要合同到期押金,老板沒錢賠付……“金圈”之內,哈韓百貨毫無爭議地坐穩頭條。
2014年10月,當哈韓百貨正式開業時,因租金適中、網絡實體連動經營理念、特色營銷規劃等優勢,吸引了130余戶商家聚集于此。
但僅僅一年多之后,當初逐夢而來的商戶不少血本無歸。
地處桂林路商圈金脈上的哈韓百貨,緣何落得如此悲慘下場?這家百貨所遭遇到的困境,是否折射出商圈商業模式的潛在隱患?
1月15日,周五下午的桂林路商圈因為臨近周末,比平時多了一些年味。
可地處兩條最繁華街路同志街與隆禮路交會處附近的哈韓百貨卻和周邊熱鬧的氛圍格格不入,冷清非常。入口處,見不到商家的促銷海報和噴繪,布滿灰塵的商場玻璃門上,張貼著一張“催費通知書”,告知對象為張某某,通知內容為催繳總額105320.72元的供暖費。
進門處通往地下商場的電梯已經停運,以AB兩區劃分的商家門店大門緊鎖。
電梯兩側的中央廣場內,溫度不高,54位男女不斷地搓手、跺腳,借此御寒,嘆氣和抱怨聲不時傳來。
人群中間,一位身著深色商務裝、頭發略長的中年男子,坐在板凳上一言不發。
“你看到的這些人都是這里的商戶,我是昨天中午來的,一宿沒合眼了。這樣做都是為了管張某某要說法,討要押金。”看到記者到來,一位自稱王剛的商戶告訴記者,那坐著的男子就是張某某。
張某某正是哈韓百貨商場的老板。據商戶們說,14日中午,張老板從家中被業戶們“和平”地請到了商場,而作為商場大掌柜,這是他一年多來首次現身。
王剛介紹,商場管理混亂并拖欠各類費用,合同期間商戶們損失慘重,眼下商戶與其簽訂的合同多數已經到期,想要追回抵押金,金額從2000元到1萬元不等。
“經營損失都認了,但抵押金為啥不給啊!”王剛說,商戶們白加黑輪班“站崗”,盯著張某某,就怕他跑了,但他就倆字———沒錢!
哈韓百貨業主直面老板追討押金的消息在桂林路商圈快速傳播。因維權商戶眾多,警方和社區工作人員多次調解,但都沒有調解成功。
新文化記者曾試圖對話張某某。可面對記者的提問,他拒絕接受采訪。
得知張某某現身商場,不少商戶又陸續從四面八方趕來。
截至17日16時,哈韓百貨的商戶與張某某已經在商場內僵持了76個小時,統計到的商戶們討要的押金總額已經超過40萬。期間,張某某向部分商戶表示會“想辦法籌錢”,可先支付20萬,其余的自己再想辦法,但具體支付時間以及支付方式,都沒有明確答案。
對于這樣的承諾,商戶們并不認同。有商戶認為,尋求和平對話、拿到血汗錢是最好的結果,如果討要無果,不排除通過法律途徑解決。
2014年10月,以經營韓國時尚商品為主打的哈韓百貨正式營業。公交車報站廣告、散發到城區各個角落的傳單……招商宣傳期間,為了讓更多的生意人注意到這一桂林路商圈的“新貴”,張某某和他的策劃團隊絞盡腦汁“燒錢”推廣。
最讓眾多準商戶們動心的,則是哈韓百貨“誘人”的店面租金。據商戶介紹,該商場的租金在商圈中屬中等偏下,一個月每平方米200元~500元的租金,6平方米~12平方米的店鋪格局,“最低1.5萬元就能在桂林路商圈當老板”的廣告語相當誘人。
那年,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董旭揣著家人資助的創業金入駐哈韓百貨,交租金、押金、進貨再加上店面裝修,足足花了5萬元。當時他準備在這個黃金商圈闖出一片財富天地,與他一起憧憬美好未來的還有陸續進駐的130多個業戶。
可過了一段時間,哈韓百貨的商戶們漸漸發現,這個商場問題不少,經營前景堪憂。
“宣傳上承諾的活動根本沒有,微營銷也是扯淡,網線也是商戶個人安裝的。”董旭說,第一個月賣了點錢,后來根本就不走貨了,開業沒幾天,管理人員竟換了好幾撥。
http://sjfzxm.com/news/index_c.asp
2014年末,由于不滿商場的種種行為,部分商戶開始討要說法。哈韓百貨為了安撫眾人,和一些業主簽署了延期協議,張某某出面為每戶商鋪多贈送半年租期。
時間進入2015年,商戶們仍沒有感到一絲變化,之前承諾的那些活動和增值服務依然沒有兌現,負責人張某某也玩起了失蹤。
董旭說,現在的生意糟透了,春節前都沒法開張,年后不打算再經營了。
選擇放棄經營的不止董旭一個人。2015年,整個哈韓百貨幾乎處于棄管狀態,電梯停運、供熱費拖欠,沒有人員管理。
“這火上的,我跟他們還不一樣,人家要么是自己的錢,要么是家里給的錢,我開店的7萬元錢全是東拼西湊跟朋友借的。”來自九臺的李大姐含淚告訴記者,“從進到這里,就賣了兩雙鞋,還都是別的商戶同情她購買的,哪有人來啊!這生意做的簡直就是噩夢,都成笑話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因為經營狀況不佳,開業之初的130家左右的商戶,到了2015年3月就有80余家關門。
“在桂林路商圈,生意慘到這樣的簡直不敢想象。”哈韓百貨業戶趙先生說,個人覺得問題還是出在管理者身上,商場樓上就是一家保險公司,每個月都有大量新人上崗,而且都是一些年輕人,消費能力還是有的。
對于這樣的說法,在現場討要說法的大部分商戶都表示認同。但在外人看來,問題遠不止這些。
“那地方過去叫地下鐵,租金也便宜,生意就不咋好,后來改名哈韓百貨,也不見起色。”在臨街一家商場內賣時裝的老板周瑩表示,經營管理不足一定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全部,商戶們的商品選擇也有問題。說是韓國特色商品,但來這里逛過就知道,有幾樣是韓國的東西?賣的貨跟市場上其它商家沒啥區別,最關鍵的價格、品質還都沒有絕對優勢。
記者離開哈韓百貨后,對桂林路商圈現狀做了進一步調查。記者獲悉,因租金過高、經營不善,已經離開或計劃離開的商戶比比皆是。
記者在對依林小鎮、桂林路市場、燕莎商場和周邊外貿店的走訪中發現,在162家商鋪、檔口中,出兌的多達23家。雖然經營者多以“馬上出國”、“轉投它項”等理由告知出兌原因,但在其他商戶看來,這都是借口,租金高、銷售停滯、入不敷出才是出兌的真實原因。
本地幾家二手房中介數據顯示,桂林路租金最近兩年的漲幅為10%~15%,而價格的快速上漲,與商家們擊鼓傳花式的加價有著緊密聯系。通常情況下,從商鋪的第一承包人開始,逐級向下轉租,直至讓最后一個租客買單。
依林小鎮一位不愿具名的服裝店老板告訴記者:“商鋪到手才半年,月月賠錢,租金壓力大,已經有了兌店的念頭。”
她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的鋪位每月租金7600元,這在商場中不算高,貴的要過萬。這是一個什么概念?現在店中銷售的服裝平均售價150元左右,利潤40元,每天至少賣7件以上,才能賺回租金。吃飯、交通費用都不能算在內。
“平心而論,這要是放在幾年前,聽老商戶說,運氣好的時候賣上這些件數的衣服并不難,但現在真不容易。”她說,現在顧客太挑剔了,砍價一半一半地砍,不行扭頭就走,“更有氣人的一頓試穿,還自拍,回頭就去網購,忙忙活活力氣沒少費,錢卻給網店送去了,這段時間三四天才能成交一單。”
另外,桂林路商圈的吸金能力這些年早已不如從前,存在商戶扎堆、商品結構重合、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再加上網購沖擊有增無減,老牌商場里的商家都快堅持不住了,更何況他們。”
提出不同看法的,還有經營內衣10余年的蘇老板。
“一個商圈里,經營有好有壞,租金都賺不回來的人太多了。就算管理到位,你的貨不夠獨,沒特色,價格不合理,營銷手段單一,外加沒有回頭客,早晚關門。”她說,哈韓百貨這是先倒下了,下一個估計也不會太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