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與大陸的紡織產業各有優勢
大陸企業對臺灣的時尚設計和高科技產品充滿期待,臺灣業界青睞大陸市場,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期待兩岸能夠相互利用優勢產業資源,進一步深化合作。加強兩岸紡織產業合作,應充分發揮產業體系互補優勢,加強產業鏈資源整合與協作,取長補短,推動產業升級發展,通過互動互助,共享合作發展紅利。
“東南亞地區尤其是越南雖然正成為兩岸紡織企業搶先布局的地方,但是,對于兩岸業者而言,兩岸紡織業發展狀況依然良好。”臺灣區紡紗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修忠表示,兩岸紡織產業各有自身的競爭優勢。
“臺灣紡織業擁有堅實技術基礎與優質紡織產品。”陳修忠表示,臺灣紡織品具有質量佳、產品差異化等優點,在小量生產、研發能力強等優勢支持下,能夠快速應對顧客的特殊需求,并且面對全球市場,臺灣紡織產業起步早,累積較多貿易經驗,在國際貿易和全球布局領域更有經驗。
“機能性和環保是臺灣紡織業兩大優勢與強項。”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顧問楊東輝表示,依靠著創新研發技術和環保意識,臺灣紡織業不斷發展出嶄新的機能性布料,現在全球約有70%的戶外運動服飾產品廠商使用臺灣機能性布料。“臺廠運用高價值原料開發高科技產品的經驗,絕對具市場競爭優勢。”
不過,楊東輝同時也指出,臺灣紡織業擁有新材料及新應用,但卻沒有發展品牌,他認為相當可惜,未來島內業者應朝此方向不斷努力。
“相較于臺灣的整體投資環境,要廠地沒廠地、要人沒人,而且環保意識高漲,對投資人壓力很大,大陸紡織業廠商規模大,產品種類相對多元。”臺灣區絲織公會理事長戴宏怡表示,大陸紡織業在生產要素領域具有較優的成本和價格優勢,原材料、生產運營等成本均低于臺灣,對于生產供應鏈的布局具有優勢,市場需求、經濟規模及經濟增長呈高度關聯。
“大陸紡織業擁有最完整的產業鏈配套能力。”天津紡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經濟運行部副部長王秉祥表示,大陸紡織業生產效率高、產品質量好、整體配套能力強,產業鏈中每個環節都有很強的加工能力。“大陸在紡織業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和速度上是其他發展中經濟體望塵莫及的,紡織工業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呈現出新的發展勢頭。”
同時,王秉祥也表示,“十三五”時期,大陸紡織產業面臨著新的發展階段。“‘十三五’期間,全球紡織產業與貿易重塑新格局,為大陸紡織消費市場提供了新動力,企業要找準自己的定位,通過創新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兩岸紡織服裝產業都需將品牌視為發展的突破口。”臺灣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副所長鄭琨琳表示,兩岸紡織廠商早期皆以代工為主,并有部分廠商轉型發展自有品牌,但臺灣業者從2008年之后,才紛紛轉型發展自有品牌,而大陸業者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培育自有品牌,“兩岸如能合作發展自有品牌以及檢測驗證標準,不僅可以改善長期以來國際品牌商不斷壓縮兩岸制造廠商的利潤空間,同時也能降低紡織品輸入歐美等地需花費層層檢測以及驗證費用,造成兩岸紡織業者沉重的負擔。”
“兩岸不僅要培育品牌,也要提升品牌內涵、增加品牌附加值和軟實力,網絡是助推器。”楊東輝表示,“互聯網的普及讓很多人習慣了鼠標輕輕一點,一站式服務到家的方式,紡織企業應該在實體經濟的基礎上用‘互聯網+’做出自己的特色,不僅限于產品營銷渠道的變革,更可上溯到產品設計、生產等核心環節。兩岸紡織業利用各自良好的產業基礎,搭乘‘互聯網+’的快車,必定能創造‘互聯網+’時代的紡織新優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