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K11“嫁接”藝術賺人氣
“目前,購物中心更多藝術形式來自西方,包括油畫、古典音樂、雕塑、舞臺劇等,這一方面因為呈現方式及商業模式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源于其他民族零售品牌的匱乏。”但張家鵬也向記者表示,隨著中國傳統藝術的復蘇和地位提高,包括唐裝、民樂、書法、民族藝術等將逐步進入購物中心的視野,隨著更多國內零售品牌的崛起,更加符合國人文化基因的各類藝術形態,也將在購物中心占領更大舞臺。
此外,更多藝術經紀機構、商業地產顧問機構、開發商、品牌零售商開展跨界合作,全方位對接資源和創新商業模式,也將成為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藝術市場魚龍混雜,缺乏統一的評估體系。為此,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與亞益文化共同推出“購物中心藝術主題活動評估體系”,是一個評價購物中心藝術價值的系統化工具,從而為購物中心引入藝術主題業態提供參考。
在購物中心,我們正越來越多地見到藝術展覽。
昨日,RET睿意德聯合亞益文化聯合發布的《商業空間藝術主題研究報告》顯示,目前,一線城市藝術主題業態在購物中心占比已上升至2.6%,雖然絕對占比低,但處于快速發展期。
記者從《報告》中了解到,購物中心里的藝術形態主要有七類,其中長駐藝術形態有藝術裝飾和藝術空間,為獨立空間,多為收費,且展演時長較長;短期藝術形態有靜態展、小型沙龍、演出、藝術集市和快閃活動,類型豐富,通常布局公共空間,免費為主,展演時長較短,更替頻繁。
記者注意到,在上述七類藝術形態中,靜態展和藝術集市運營頻次最高,分別達41%和31%。
其中,靜態展是展演時長最長的藝術形態,其穩定持續的租金更受購物中心青睞。根據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對國內42個重點城市的公共空間面積統計,約有19.5萬平方米的公共空間可被利用,潛在的租金收益達到71.2億元/年。
據記者了解,上海K11在2014年3-6月莫奈展期間,日常營業額增長了20%,并推動商業租金提升70%,而同期辦公租金漲幅僅為30%。香港K11開業后,前三年銷售額翻了一倍,目前保持超過20%的增長率,月均人流穩定在100萬人次以上,并收獲2.8萬名VIP客戶,大大高出香港平均零售水平。
此外,藝術集市租金收益不菲,甚至高于購物中心首層租金2-3倍。同時,藝術集市還為購物中心相關商家創造了品牌宣傳及產品展示的機會,在獲取雙重租金收益的同時,也成為了商家青睞的推廣平臺之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