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女裝不僅要任性 更要有個性
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洪濤昨天在接受深圳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2015年女裝倒閉潮來了”這種觀點,會誤導整個行業。他認為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未來服裝產業將出現“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這種兩級分化的現象,服裝業的危機恰恰是深圳女裝品牌的機會。
危機確實存在。張洪濤介紹說,同質化、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服裝品牌將會倒閉,這樣的品牌會因為價格沒有競爭力、成本上升等諸多因素而大量倒閉。實際上,剛剛過去的2014年就有一些同質化的男裝品牌選擇了關店歇業。
但危機又同時帶來了商機。在張洪濤看來,在互聯網時代,產品大爆炸,信息大爆炸,但缺少的是有個性的產品和有個性的信息。而人們所需要的恰恰是個性化的、能反映自身價值的、有內容的產品。
“成千上萬的品牌,一眼就看出是哪家的服裝,這才是最有生命力的。”張洪濤介紹。
張洪濤認為,互聯網時代對深圳女裝來說是好事情。原因很簡單,深圳女裝恰恰是個性化的產物,而購物者更趨理性的新常態,市場對個性化的需求將推動深圳女裝品牌新一輪轉型升級。目前,深圳已經有一些服裝品牌在嬗變。粉藍開設的店鋪,不僅是銷售衣服的賣場,還可以喝咖啡、聽音樂甚至可以表演音樂劇。
張洪濤認為,深圳服裝企業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將大步邁向跨界融合。個性化,將不僅僅是產品的差異化,還有服務的個性化。今后,服務將注入深圳女裝品牌的內涵中,深圳服裝品牌將不僅僅輸出產品,更輸出品牌個性和品牌文化。張洪濤斷言,放眼全球,未來的服裝品牌要想有一席之地,就必須更有個性。
相關鏈接:
“廣大的紡織企業需要遵循規律謀發展,要研究、讀懂、適應新常態的特點與表現。”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瑞哲在日前舉行的中國紡織創新年會上指出,紡織企業可以在思維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創新等方面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情制宜展開工作,從高度上認清規律,把握潮流;在廣度上兼收并蓄,跨界融合;在深度上創新驅動,提質升級;在速度上把控節奏,持續適度。從而實現中國紡織產業新競爭優勢的重塑與再造。
孫瑞哲分析認為,“價值創造和傳遞模式的演變是一種緩中有變。傳統的經濟管理學一直在講一個微笑曲線,這個微笑曲線結果就把制造業打入了谷底。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制造業的發展迎來了機會,我們可以把原來的這種微笑曲線變成一個全程協同讓制造業有新機會的模式。”
“緩中有難應該說是挑戰和壓力并存。從整個投融資渠道來說,增長后勁不足而且不很通暢。目前紡織行業的企業經營難度依然存在。”孫瑞哲說,“目前,紡織行業面臨幾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棉花問題,這個問題依然沒有得到一個根本的解決,現在收儲在取消,13000元/噸的棉花的庫存沒有了,國際期貨價格上不去,現貨價格持續走低,這使紡織行業的整體平穩運行不容樂觀。”孫瑞哲認為,化纖的產能結構也是面臨的重要問題。一方面表現在原料端,比如說像滌綸。目前,滌綸在我國整個纖維加工中占到了70%,如果滌綸這條線出現了問題,將會比棉花問題造成的影響更大。
“另外,就是關于工業綠色化的問題,也是個思維創新的問題。綠色化從最初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可持續發展,到1998年世界銀行提出綜合發展,再到2002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開發計劃的發展,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工業的綠色化是全方位的,一方面是在生產過程當中清潔生產的問題,同時也有節能減排的問題,還有就是關于資源的循環利用的問題。”孫瑞哲指出,發改委剛剛發布的資源綜合利用年度報告表明,2013年中國的廢舊紡織品的產生量是2000萬噸,化纖是1300萬噸,棉纖維是162萬噸,我們2013年廢舊紡織品的利用量是300萬噸,顯然比總量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就是這300萬噸,實際上節約原油380萬噸,節約耕地340萬畝,這個效益是巨大的。
孫瑞哲說:“新常態下,我們的發展必須是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新常態不僅僅是經濟增速的放緩,更重要的是打開了產業結構調整的時間窗口,目前行業在產品結構、區域結構和市場結構層面的調整和轉型正在加快。雖然經濟增速的換擋、勞動年齡人口的下降、全球貿易格局及國際采購格局的變化給行業帶來了一些不利影響,但我國消費市場的潛力巨大,而且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跨界融合進入加速期,這又為我國紡織產業的升級提供了新的機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