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三峽紡織:逆境中成功“突圍”
2014年,國內紡織企業面臨嚴峻考驗。但重慶三峽技術紡織有限公司攻堅克難,堅持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積極拓寬國內外銷售市場,實行了滿負荷生產。據統計,1~8月,公司實現工業總產值35億元,產能達到了4980噸,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并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在逆境中成功“突圍”的紡織企業之一。
9月8日,中秋佳節,當人們正在享受與家人、朋友相聚的美好假日之時,位于經開區天子工業園的重慶三峽技術紡織有限公司廠房內,卻仍是一派火熱的生產場景。
開足馬力忙生產
當天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緊密紡二廠。寬敞明亮的廠房內,一排排全自動的設備飛速運轉,節能洗棉風機來回穿梭于設備間,帶走了絕大部分的“塵埃”。女工們身著橘色工作服,緊張有序地忙碌在各自的崗位上。穿過細紗車間,卻沒有看見幾個工人,只見一根根綠色紗管排著隊,依次在設定的軌道和托盤上,上下自動落紗、插管。
“這是公司的全自動細紗落紗機,也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緊密紡高新技術之一,工人只需要監控儀表數據,它的差錯率和廢料率很低,但生產效率很高。”在公司有關負責人的帶領下,記者緊接著參觀了二廠的“多組分品種生產線”。
“多組分品種其實是由純棉、滌綸、莫代爾等原料混合組成的,這也是今年3月份才開始投產的新品種。”該負責人拾起一管紗線,向記者介紹道:“你瞧,這混紡與純棉品種相比,看上去要白凈許多,而且混得越多,它的附加值也會高,價格就越貴。”
降低成本解困境
一位工人師傅騎著一輛電動車緩緩向我們駛來,車身后還拖著一個長長的“掃帚”。據介紹,這不是一般的電動車,而是公司全新改造的自動掃地清潔車,騎著它能輕松搞定近萬平方區域的清潔,不僅能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每年能為公司節約近15萬元的勞務開支。
“我們通過技術創新、設備改造來降低成本,擴大利潤的空間。”據公司副總經理傳波介紹,今年公司從原材料的使用著手,對購入的1000噸棉花進行了篩選,并將棉花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物盡其用,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棉花的價值,為企業節約配棉成本近400萬元。
此外,今年6月份,公司完成了2600盞LED節能燈改造和緊密紡二廠空調系統改造,一年預計可節約電費50萬元左右。
開拓市場促發展
“對內精細管理、降低成本,對外我們就要強化營銷、拓展市場、創造效益。”據介紹,今年三峽紡織針對國內市場加大了對常規品種50S、60S的生產,并與天津田歌、廣東益達、浙江三源等大客戶長期保持合作關系。
近三年來,公司開發的高支紗、賽絡紡、包芯紗系列產品,緊密紡220S紗形成了批量生產,滿足高端客戶的需求,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憑借著技術優勢,積極開發新產品,投入5萬錠多組分品種,拓寬了國外市場,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意大利、土耳其、葡萄牙等國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