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服裝業計劃建成6大電商基地
今年6月,由虎門電子商務協會牽頭主辦,虎門電商產業園和虎門服裝創新服務中心承辦的第一屆虎門國際電商節華麗啟幕,彰顯出虎門服裝產業和電商集聚區的雄厚實力。電商節的舉辦有利于引導虎門服裝產業與電子商務有機融合,實現虎門服裝產業的創新升級。
這一舉措不僅體現著虎門服裝產業的與時俱進,也顯示了虎門的敢闖敢為精神。1996年,虎門的決策層決定以一鎮之力辦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以下簡稱“服交會”),如今已走過了18個春秋,虎門也成為了在國內外都頗具影響力的服裝業重鎮。經歷過“前店后廠”的蓬勃發展時期,也經歷過金融危機的重重考驗,如今的虎門服裝業已漸趨成熟。然而,隨著市場環境的日趨嚴峻,虎門服裝產業也面臨著缺少知名品牌和規模企業等問題,如何適應當下服裝業的電商環境也成為了不少企業的難題。面對這一系列挑戰,虎門服裝業仍需打起百倍精神。
集聚發展年銷售額超600億
虎門是近代歷史知名的商埠,改革開放后,虎門充分利用臨近香港的地緣優勢,引入香港服裝新穎款式在周邊地區銷售,獲得了先發優勢,繼而發展一批鄉鎮企業,推動服裝產業規模化發展,并從單一女裝生產轉為多層次市場并進,在童裝和批發市場方面獲得廣闊的發展空間。
30多年以前,虎門與服裝時尚業幾乎毫無聯系,僅有幾家裁縫店為普通百姓量身定制衣裳;而如今,虎門服裝由自發成市到順勢建廠,再由政府因勢利導,形成有相當規模的服裝產業集群。這一巨變,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虎門的服裝業源于上世紀70年代末的路邊攤擺賣,由于毗鄰香港,不少當地人前往香港帶回手表、電子產品、服裝等日常消費品在街邊擺賣,其中來自香港的衣服很受歡迎,因此,買賣衣服的生意在虎門日漸發展,直到1981年,當時的虎門公社將散亂在太平街巷的各個地攤集中起來,開辟了虎門第一個“個體商戶服裝專業銷售市場”,有了“準生證”的虎門服裝開始快速發展階段,最初的小市場不斷擴大,成為一條服裝買賣大街。
隨后虎門再次“大膽”前進,在上世紀80年代末建立了批發市場,使虎門服裝產業躍入批發時代。從1994年起,以富民商業大廈為中心的“虎門服裝商業區”逐漸形成,虎門服裝市場由此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期。據一虎門服裝商回憶,每天早晨七八點鐘,這一商業區便漸漸熱鬧起來,在銀龍路從南到北不到1000米的距離內,人流密得像螞蟻“遷徙”一般,或背或扛或拎的客商穿行其間,講價聲道謝聲此起彼伏,許多攤位到了中午就沒貨了。
與此同時,商機敏銳的創業者進入服裝生產行業,開啟“前店后廠”模式,支撐商鋪人流興旺的是成百上千的制衣廠。一些知名制衣廠幾乎天天加班加點,每天制衣數萬件。而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則在服裝商場內精挑細選,滿載而歸。據統計,當時每天從廣州、深圳、東莞流入虎門的客商有幾萬人,大巴有幾千臺,最高時有9000臺。
之后,虎門服裝經歷了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考驗,到2000年,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強力帶動下,國內國際市場均出現反彈,虎門服裝產業再次邁向新臺階。如今,虎門鎮服裝市場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現有服裝市場40個、總經營面積230多萬平方米。近年來,虎門致力建設服裝服飾重大產業集聚區,打造10平方公里的中心商貿區,目前虎門服裝服飾產業集群年銷售額超過600億元,力爭盡快實現年銷售額超800億元。
虎門采取的主要舉措是:分別出臺扶持虎門服裝服飾業發展、童裝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科學謀劃產業發展。抓住以純集團、廣東虎門富民集團兩個龍頭,建立國家級虎門服裝創新服務中心,打造服裝服飾品牌中心、南派服裝風向標、創意設計發源地。按“產業設計化、設計產業化、設計人才產業化”的要求,提高服裝服飾產品設計創新能力。威遠職中升格為“東莞市紡織服裝學校”。完成“虎門”商標設計,創建“虎門服裝”區域國際品牌。成立虎門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童裝分會,建立5萬平方米的富民童裝中心并正式開業。
目前,上述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2012年,虎門榮獲首批“全國紡織模范產業集群”、首批“中國服裝產業示范集群”,服交會被《紡織服裝周刊》評為“十大特色展會”。2013年,虎門獲得“中國童裝名鎮”、全國“區域產品質量管理示范單位”、“廣東時尚推動大獎”等多個榮譽,通過“中國女裝名鎮”復評,獲批籌建“全國服裝(休閑服)知名品牌示范區”,富民時裝城獲“中國優秀示范市場”稱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