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百貨業國慶銷售同比降4.5%
“八項規定”出臺后的第二個國慶黃金周,少了公款消費支撐,商家進賬比去年減少。據統計,國慶7天廣百(含新大新、GBF及廣百黃金大廈)、友誼、東山百貨、新光百貨、摩登百貨、天河城百貨、王府井百貨、海印又一城、中華百貨等九大百貨銷售額合計7.26億元,比去年的7.6億元下降4.5%,為有國慶黃金周以來首次下降。
盡管節前商家下足功夫促銷,也無法改變銷售下滑的趨勢。其中,百貨龍頭廣百今年國慶銷售額2 .7億元,同比首次下降,降幅3%。商家解釋是因部分門店調整導致銷售下滑。
少了公款消費,市場被引導回歸到理性狀態,以個人和家庭消費為主,但個人按需消費遠不及政務消費“大手筆”,廣州連鎖經營協會負責人發現,公款消費減少從一定程度上造成零售和餐飲企業業績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高速免費通行,珠三角各城市的游客涌入羊城購物,成為廣州商場的主力消費群體。數據顯示,國慶期間來天河路、北京路商圈的外地游客增加了兩成左右,這也是廣百、天河城、正佳廣場等商家在國慶銷量井噴的因素之一。
從友誼商店的停車場車牌統計所得,中山、佛山等鄰近城市來的顧客占了五成以上,廣百百貨的統計顯示,金飾等大額消費品有三成是來自珠三角的顧客貢獻的。
相關鏈接:
隨著假期結束,七天小長假的零售和餐飲業銷售情況也浮出水面。從已經公布的數據來看,同比增速出現放緩跡象。
四川省商務廳發布統計數據顯示,國慶七天,全省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260億元,分別較節前和去年同期增長22%和13%。其中,10月1日至10月7日,成都市重點監測12家重點零售企業,同比增長約14.2%;上海被抽樣的商業企業,國慶期間營業收入實現64.46億元,同比增長10.4%。其中,購物中心、百貨商廈分別實現銷售15.59億元、14.06億元,同比增長17.9%、5.8%;大型綜合超市、便利店分別實現銷售4.80億元、0.18億元,同比增長5.8%、0.1%
雖然從數據上來看,各大商貿零售企業實現了增長,但增速趨緩的態勢也十分明顯。陶文盛表示,形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受整個經濟大環境影響老百姓手頭上的錢沒有以前多;第二,中央限制“三公消費”以及大力度反腐效果明顯;第三,受網絡購物的沖擊。
而對于這種增速放緩現象何時能得到緩解,陶文盛稱,這與整個國家的產業政策調整及經濟結構轉型有關,“有人說到2016年,也有人說到2020年情況才會好轉”。
此外,香港受“占中”事件影響,年國慶黃金周的零售銷售額同比大降40%,為2003年開放大陸游客赴港“自由行”以來首次出現下跌。“香港很多店家生意本來不好,希望國慶期間能搏一把,如今的局勢令人大跌眼鏡。”有業內人士稱。
據香港零售管理協會公布的黃金周初步銷售數據顯示,零售商銷售額平均較去年急跌30%至40%,部分只有一、兩間分店的鐘表店,生意更大減80%。在傳統購物旺區尖沙咀、銅鑼灣及旺角,不少店鋪甚至暫停營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