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重慶中小微外貿企業四大困境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事實上,匯率頻繁波動、經營成本上漲、貿易摩擦加劇以及市場復蘇乏力等等,已經成為困擾中小微外貿企業生存的難題。
困境1:匯率走勢難料
“近期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擴大對大型外貿企業的經營構成了不小的沖擊。”剛從“廣交會”上回來的銀翔參展團負責人何偉表示,由于市場前景不好判斷,因此,在與客商洽談訂單的時候,他們寧愿多花點時間和精力“糾纏”在匯率上。“在洽談中,我們會和客戶協商一致,共同分擔匯率風險。”比如,在簽訂合同時,約定訂單價格按實時匯率結算;或者直接在合同中附加相關匯率條款,在供貨期內當匯率變動達到某個幅度時,重新進行計價調整,總貨款多退少補。
困境2:經營成本走高
在調查中,不少企業“吐槽”,由于經營成本走高,產品價格優勢減弱,對客戶吸引力減小,這在我市絲綢、汽摩、腸衣等傳統出口行業體現得尤為明顯。從事絲綢出口的祥飛集團總經理周永忠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談到,“我們主要的競爭對手是烏茲別克斯坦企業,該國人力成本足足比我們低50%以上。”周永忠表示,由于紡織服裝產業“門檻”不高,除了產地資源,價格就成為“搏擊”利器。因此,近兩年來,外資服裝企業紛紛撤離中國。
困境3:貿易摩擦頻發
近一兩年來,貿易摩擦讓不少渝企無奈“躺著中槍”。根據市外經貿委的統計,我市的機電、輕工、紡織、金屬礦產、農產品等傳統產業首當其沖,僅2012年就遭遇貿易摩擦10起,涉案金額高達10億美元。
例如,2012年,歐盟對原產于中國的陶瓷廚餐具進行反傾銷調查,涉及超過2000家中國企業,金額高達7.1億美元。受到該事件的影響,我市錦暉陶瓷公司和利特高新技術公司不得不“憾別”歐盟市場。
困境4:市場需求低迷
上月,近200家渝企赴粵參加第115屆廣交會。“從廣交會上與客戶的接洽來看,客戶所在市場的消費欲望還未完全復蘇,行情不溫不火。”重慶歐勒精細陶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仁權告訴商報記者,因此,公司打算在歐洲、南美洲等市場成立海外辦公室,掌握第一手信息,從而調整市場策略。
在本月剛剛落下帷幕的第115屆廣交會上,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劉建軍也公開談到,采購商人數與成交量均出現微降,這反映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尤其歐美傳統市場復蘇乏力,新興市場需求又持續疲軟。
觀點:困境中有所作為 產品必須“牛氣”
內外交困之下,重慶中小微外貿企業如何渡過難關?
重慶交通大學國際貿易系主任謝水清表示,加大制造業出口是發揮出口支撐作用的重點所在,這一類產業的附加值比較高,對出口和就業的拉動作用比較大。另外,如汽摩、輕工等領域應成外貿轉型升級的方向。
但轉型升級非一日之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制約和影響外貿增長的國內外因素并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企業最終擺脫困局必須依靠轉變方式,促進產業梯度轉移。在全球貿易量萎縮、貿易保護手段層出不窮的境況下,尋找新的增長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