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國員工最不敬業”背后的真問題
盡管與蓋洛普公司2009年公布的調查結果相比,中國員工的敬業度上升了4個百分點。但“全球墊底”的現狀和僅為美國五分之一的巨差還是不免令人擔憂。對于該數據的科學性與真實度,多數網友選擇了認可。相關專家更是給予了“非常有可能”和“比較真實地表達了中國就業者的心態”的正面回應。面對“中國員工最不敬業”的國人尷尬,人們需要的不是急于撇清關系或以“勤勞”辯解,而是要勇于直面、深刻反思、務實矯正。
中華民族的“勤勞辛苦”有目共睹、世界公認,但緣何難以贏得“敬業”的美譽?其實,所謂“敬業度”反映的是員工對公司投入的智慧、感情和承諾的程度,透視的是勞動者發自內心的忠誠度、歸屬感與責任感,其外在表現包括樂于宣傳、樂意留下、全力付出等多個層次。也就是說,只有把從事“職業”做到忠于“事業”的極致境界,基于認知自覺的“敬業”才會油然而生。
在現實生活中,“敬業”往往與“愛崗”相提并論,因為“熱愛”是最根本的執業驅動力。只有干一行愛一行,才會干好一行、成就理想,成為某個職業領域的行家里手、業內精英。雷鋒、焦裕祿就是愛崗敬業的楷模。而在時下人們將“就業”視為“謀生”、“飯碗”和“掙錢”的語境下,又何談發自內心的職業“熱愛”與“敬仰”?大學生趨之若鶩報考公務員,圖的是有保障、無風險的“鐵飯碗”;競爭清潔工,奔的也不過是“體制內”和上升“跳板”,未必就是對職業的真愛。
當然,導致中國員工敬業度全球墊底的原因,并非只緣于國人金錢至上的功利思維,更有管理體制和生存環境的現實國情。僧多粥少的就業現狀、入不敷出的生活壓力,讓人們只能體味“養家活口”的打拼辛苦,難有熱愛崗位的歸屬與快感;習慣于“指揮控制”的企業管理,壓抑甚至泯滅了員工的主動性和靈活度,難以激發其職業認同感;而源自困于“天花板”的升職無望,更會消弭員工的成就感與創造欲。沒有歸屬難言忠誠,不具忠誠何來敬業。
勞動力是生產力中最活躍和最能動的因素。員工的敬業度事關企業發展、社會進步和國民幸福。沒有敬業難有企業真品、行業精品,更奢談把“中國制造”升級為“中國創造”。全球墊底的敬業度排序警示我們,提升國民敬業素質乃大勢所趨、勢在必行。期待透過政府改革、企業改制、國民內修的多管齊下,讓中國員工的敬業度排行與“大國地位”同步提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