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紡織行業:從“仿織”到“紡織”
如何為傳統產業增添新活力?如何讓服務業順應轉型升級要求在整個產業鏈中發揮聯動效應?怎樣才能讓新興產業借助科技力量實現集群新優勢?對于長期依靠“一業獨大”的傳統紡織大縣紹興來說,這是當下亟需回答的問題。
去年,這個全國經濟百強縣排行榜“常客”有一個令人驕傲的數據——GDP首次突破1000億,達到1008億元,進入全國“千億俱樂部”。不過,主要依靠傳統紡織產業高增長的美好時光已漸行漸遠,這個高速發展的強縣正面臨高消耗高污染的挑戰。
前不久,該縣《關于加快創新驅動推進強縣建設的決定》出臺,為產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新動力。紹興縣提出了“三大創新計劃”——推動傳統產業、服務業及新興產業轉型升級,進而謀求打造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全產業鏈式發展。
智慧支持:從“仿織”到“紡織”
本月初,中歐紡織創意中心在紹興縣中國輕紡城創意園成立。來自意大利的創意聯盟專家將常駐于此,為當地更新紡織技術提供智慧支持。
事實上,在每年舉辦的中國柯橋春秋兩季紡織品博覽會上,總不乏創意出現。和創新一樣,創意為這個傳統產業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
對于紹興縣而言,紡織業是傳統產業,也是優勢產業,如何重新掌握市場,答案就是創新驅動。
不久前,該縣一家名為金昊機械公司的“全電腦變針距橫機”項目,在全省科技成果獎評比中獲得一等獎。該創新技術轉化項目為公司新增近4億元營業額。
在陶堰鎮,東升科技公司近日在數碼印花技術方面,實現了無水印花的突破……
為了使被動地“仿織”逐漸走向主動地“紡織”,讓傳統紡織產業鏈得以延伸壯大。《決定》提出:“廣泛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促進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變。”
模式創新:創出服務業聯動效應
今年以來,面對偏緊的貨幣政策,全國各地頻現錢荒。對于當地不少求“錢”若渴的企業來說,紹興縣瑞豐銀行今年推出的三農金融服務“幸福直通車”(包括美麗鄉村建設貸款、豐收小額貸款卡、農戶小額貸款)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成長直通車”產品,猶如“及時雨”。
值得一提的是,該行還與德國IPC公司合作,全面啟動“瑞豐銀行IPC微小企業貸款項目”,成為紹興地區首家引進IPC公司微小貸技術項目的銀行。
在中國輕紡城創意園,如今已集聚了大量生產型服務企業,成為服務二三產業的重要支撐。這與《決定》提出的“要鼓勵支持商業模式創新,提升發展電子商務產業,推動物流、金融產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有效聯動”十分吻合。
而對于服務業的創新驅動,該縣希望“加快發展工業研發設計、技術產權交易及評估、信息技術、工程設計、數字內容服務等新業態,形成支撐產業創新發展的高技術服務體系。” 科技助力:新興產業形成集群優勢
謝剛曾是紹興遠東化纖集團負責PTA項目的技術人員,辭職后在新興產業園區創設了自己的環評公司,導致這一變化的正是他看中了園區的優惠政策及產業集群優勢。他要利用原來負責PTA項目的經驗,開發污染物檢測以及化工污染凈化等項目。
作為紹興縣培育新興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三大園區,目前已集聚企業230多家。其中F5創意園(創意大廈)、科技園(科創大廈)創意設計機構120多家,聚集各類人才1500多人,基本形成以紡織工業創意設計為主,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協同發展的項目格局,產業集聚初見成效。
關于新興產業的培育創新計劃,《決定》提出“以高端紡織裝備制造和新型化纖材料等與紡織相鄰相關的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為重點,同步推進裝備制造、汽車汽配等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培育形成新興產業集群。”
另一方面,鑒于新興產業發展的周期和回報率存在不規律性,紹興縣政府對于入駐園區的企業都給予免租或資金補助等形式的支持,為像謝剛這樣的新企業主解決后顧之憂。
目前,該縣正在打造一個致力于輸送新興產業人才的公共服務平臺——依托浙江省現代紡織工業研究院、浙江省創意紡織產業研究院、紹興縣紡織工業設計協會及本月正式開門辦學的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等機構,建立人才培訓服務平臺,每年舉辦設計師培訓活動3期-4期,舉辦紡織工業設計類講座5-6場次,培育專業人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