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傳統臘染工藝從民間走向現代
貴州蠟染:亦被稱作“貴州蠟花”,最早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它以素雅的色調、優美的紋樣、豐富的文化內涵,在貴州民間藝術中獨樹一幟。蠟染,是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古稱“蠟纈”,與絞纈、夾結一起被稱中我國古代染纈工藝的三種基本類型。蠟染工藝品的魅力除了圖案精美外,還在于蠟冷卻后在織物上產生龜裂,色料滲入裂縫,得到變化多樣的色紋,俗稱“冰紋”。同一圖案設計,做成蠟染后可得到不同的“冰紋”。
蠟染之鄉是中國貴州安順。安順是中國著名的旅游城市,境內有黃果樹瀑布、龍宮、屯堡文化(天龍鎮、云峰八寨等)、天星橋、花江大峽谷等眾多著名景點。安順于1992年成功舉辦了首屆蠟染藝術節,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眾多賓客,自此蠟染藝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安順有大量的蠟染作坊、工廠,涌現出洪福遠等一批知名的蠟染藝人。安順的蠟染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在不斷創新。
貴州蠟染是以家庭為中心的手工副業,由于貴州地域和民族多樣性的特點,使貴州民間傳統印染工藝形成較強的區域性,即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工藝特征。貴州蠟染主要流行于苗族、布依族、水族等少數民族地區,它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為勞動人民所創造,也為他們所使用和欣賞。有的具有較為原始的工藝形態,如用動物血液、楊梅汁等直接填紅,或用稻草灰混合鍋煙煮染等;而有的工藝卻比較精湛,如黃平、安順等地區的苗族彩色蠟染,黔南、黔西南地區布依族的扎染等,其色調之調和,圖案之精美、令人驚羨不已。貴州蠟染藝術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民族藝術之花。
為了發揚這一傳統工藝,先關專家分別在各自的領域對貴州民間蠟染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全方位研究,并站在現代文化的高度,廣泛汲收其它藝術門類的精華,把貴州蠟染的藝術創作水平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期間通過陳寧康、傅木蘭、蒲國昌、周世英等藝術家的努力,貴州蠟染的文化品格在今天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質變:逐漸擺脫了小巧的工藝玩物屬性和商業化、庸俗化的侵蝕,并作為一門獨立的、高品味的現代藝術樣式進入了當代文化的視野,從民間的、實用性很強的工藝層次,上升到個體的、創造性很強的藝術層次,真正成為一種植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上的大景觀的藝術。
貴州民間蠟染走向現代的嬗變,既是貴州當代蠟染藝術家大膽探索、積極創新的結果,也是具有強大內在生命力的民族民間藝術求存圖變、回應時代挑戰的必然選擇。它表明,在多元的東西方文化的觀照碰撞下,植根于本土文化的生命沃土,探索現代蠟染的表現形式,從傳統中開出現代新義,仍是包括貴州蠟染在內的中國傳統藝術走向現代性重建的可行之路。
貴州蠟染從民間走向現代的啟示意義在于:不僅使瀕臨消亡的古老織染印花工藝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而且也為消解西方文化中心咄咄逼人的話語霸權入侵提供了一種不失為有效的文化策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