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紡織鞋服產業集群發展新優勢
很榮幸參加今天的千人企業家大會,并代表紡織鞋服產業作發言。下面,我圍繞如何再造泉州紡織鞋服產業集群發展新優勢,談幾點個人粗淺的認識,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紡織鞋服是泉州起步較早、發展較為成熟的傳統產業,產業規模大、配套完整、品牌突出、上市企業眾多、市場占有率較高,年產值接近3000億元,已成為泉州經濟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然而,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深感企業發展壓力劇增,特別是綜合成本上升和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給我們生產經營帶來很大的挑戰。但是,我們堅信寒冬過后便是春天,只要我們抱團發展、共克時艱,定能再造集群發展新優勢,再創產業發展新輝煌。
一、我們相信 協作共贏能夠形成產業發展新態勢
產業集群只有以產業鏈為基礎,建立緊密的分工協作網絡,才能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規模經濟效益,增強產業和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從泉州紡織鞋服產業集群來看,許多龍頭企業已占據較高的市場份額,有龐大的配套加工需求;同時,一大批中小企業的加工配套能力非常強,特別是一批出口型企業長期與國際頂尖企業合作,積累了豐富的協作生產、協同創新經驗。可以說,現在是龍頭企業與制造型企業合作共贏的最佳時期。我市已經有不少協作共贏的成功案例,比如七匹狼公司和大力亞公司有10多年協作共進的經歷,我們海天公司也與安踏、361度、喬丹等龍頭企業進行有效合作,為他們提供高檔面料。在此,我呼吁品牌龍頭老大哥們,將更多的加工訂單和外包服務留在泉州,對中小企業的生產管理多加指導,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機會。同時,也建議中小企業要拋棄“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的觀念,走專業化、精細化之路,主動與品牌龍頭企業配套發展。
在強調企業之間分工協作的同時,還要注意到“快時尚”是當今紡織鞋服行業的發展趨勢,大力推動整個產業鏈緊密聯動,全面提升協作效率。我們海天公司和優衣庫、哥倫比亞、迪卡儂等全球頂尖服裝品牌企業進行了長期很好的協作,他們在研發設計階段就和我們充分溝通,與我們共同確定新款服裝所需要的面料及其功能、色調和印花樣式,再將訂單下到服裝加工企業,并要求服裝加工企業只能從海天購買指定面料,我們面料生產后直接發到服裝加工企業。就這樣,形成了上下游全方位“互動”的協作模式,達到“快時尚”要求。在這方面,我們的龍頭企業可以發揮更大作用,通過你們的深度介入,讓整個產業鏈互動起來,讓產業鏈條銜接得更加緊密,形成全產業鏈聯合發展的新態勢。
二、我們相信 協同創新能夠提升產業發展新高度
創業、創新一直是泉州紡織鞋服永恒的發展主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企業不斷變革、不斷創新,共同創造了今天的輝煌。
然而,隨著產業分工的深入推進,一個產品生產往往需要多個企業共同協作。這就要求整個價值鏈協同創新,才能有效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這方面,我深有體會,海天公司與優衣庫的協同研發就取得很好效果。早在1995年,我們研發“搖粒絨”面料以后,優衣庫把搖粒絨系列產品作為核心產品,很快得到消費者認同。隨后我們又開發出一代代功能型面料和新型生物基纖維,優衣庫同步推出一系列暢銷產品,迅速發展成為亞洲第一平價服飾品牌。我們在與國際頂尖企業協同創新中也得到了發展壯大。目前,我市已有不少紡織鞋服企業正在積極探索產業鏈協同創新,如安踏公司最著名的彈力膠材料技術就是在供應商的配合下研究成功的;天宇化纖與上下游企業一道,同福建省纖維檢驗局和有關高校、科研院所聯合成立福建省錦綸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為我省第一個上下游產業鏈一體化的技術創新聯盟。我堅信,隨著我市產業協同創新的深入,我們紡織鞋服產品高端化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到,世界紡織鞋服市場日趨時尚化、個性化,創意設計已成為紡織鞋服的靈魂。所以,我們應當注重把文化創意元素融入紡織鞋服產品的研發設計中,積極推動文化創意產業與紡織鞋服產業融合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加快培養本土設計師的同時,還要放寬眼界,通過舉辦國際性創意設計大賽等活動,構建新渠道,努力讓全球智慧匯聚泉州;加快創意產業園區規劃建設,打造發展平臺,聚攏更多的優秀設計人才落戶泉州,加快推動地方技術生產力和全球文化生產力的有機結合,秀出泉州紡織鞋服的時尚魅力。
此外,我們還需要注重營銷模式的協同創新。當今電子商務浪潮方興未艾,有人預計10年后我國網上銷售比例將超過50%,去年淘寶網的交易額已突破1萬億元。我市也有不少企業已經開始試水電子商務,去年全市電商交易總額超500億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有的企業都可以成為電子商務企業”,因為電商背后的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管理,對任何企業都是適用的。所以,建議加快電子商務公共平臺建設,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積極推動營銷模式的協同創新。
{page_break}
三、我們相信 攜手創牌能夠拓展產業發展新境界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品牌興市”戰略的引領下,安踏、特步、匹克、喬丹、鴻星爾克、七匹狼、利郎、九牧王等行業龍頭企業,通過“明星+廣告”、與高端體育組織合作、贊助知名體育比賽等形式,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造牌運動。時至今日,奧運會、NBA有眾多泉州品牌閃亮登場,國內外幾十位名人、明星成為泉州紡織鞋服品牌的代言人,央視五套等權威媒體幾乎成為泉州紡織鞋服包攬的展示舞臺……70多個品牌的強勢崛起,提高了泉州紡織鞋服的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成就了中國品牌經濟城市,勾勒出泉州紡織鞋服區域形象的清晰輪廓。這是我們合力構建強勢區域品牌的現實基礎和優勢條件。
區域品牌,其實就是消費者對地域產品的整體印象和評價,是眾多企業品牌精華的濃縮和提煉,對市場來講,它具有更廣泛、持久的品牌影響力。打造強勢的區域品牌,不僅有利于單個企業對外交往,開拓國內外市場,獲得更高的品牌溢價,也有利于提升整個區域的形象,為集群的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所以說,打造強勢的區域品牌,走向紡織鞋服“時尚之都”,理應成為泉州“品牌興市”的新目標。
但是,打造區域品牌比單個企業創牌難得多。它不僅需要集群內企業品牌的百花齊放、共同烘托,還需要優勢企業的高端發展、引領支撐,需要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牽頭組織和推廣運作,更需要全體企業的共同培育和精心呵護。區域品牌的塑造任重道遠!當前,我們所有企業都要認識到,培育區域品牌對自身發展的切身利益,從我做起,不斷加強技術革新和管理創新,提高產品的質量,共同維護區域品牌的良好形象,樹立區域品牌的公信力。
四、我們相信 協力共助能夠開創產業發展新天地
產業集群的形成自始至終都需要企業、政府、科研機構和金融中介等主體的共同推動。全球數以萬計的產業集群如此,包括紡織鞋服在內的泉州產業集群也是如此。對我們紡織鞋服集群而言,無論是過去30多年的萌芽、成長、壯大,還是今后的創新轉型、跨越提升,都離不開作為集群共同主體的企業、政府、行業協會、金融部門、科研機構的共同發力。
比如,紡織鞋服產業鏈條中的印染環節,就需要政府規劃建設集控區,才能促進印染企業集中發展,實現廢水集中治理,推動印染業綠色發展、和諧發展,以避免因企業外遷而導致產業鏈缺損,甚至產業集群的塌陷。
再比如,當我們透過時裝之都——巴黎的繁榮景象,不難發現法國高級時裝、成衣設計師協會無處不在的身影。從頂尖設計師的培養到高級時裝發布會,從高級時裝表演到高級時裝品牌的推廣,從行業政策制定到知識產權保護,可以說,“世界時裝之都”跨出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協會的強力支撐。我想,泉州走向“時尚之都”,我們行業協會的助推、助力不可或缺。
還比如,面對集群內大量中小企業融資難,這一老生常談的瓶頸問題,還有賴于各家銀行等金融機構針對紡織鞋服行業,不斷推出更多的金融創新產品,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最終實現共贏、多贏。
總之,產業集群創新發展、轉型升級,離不開企業的抱團奮進,離不開政府的引導扶持,離不開行業協會的服務助推,離不開金融的強力支撐。
各位領導、企業界朋友們,這次千名企業家大會,圍繞“‘二次創業’·產業集群發展”主題,向廣大企業家發出了新的號召。現在,我代表各類行業協會,向全市企業家發出倡議:
產業集群,是我們共同的根基。在困難面前,企業之間更應該相互關照、共生共榮、共同發展,為壯大產業集群作出努力。
1. 加強協同協作。憑借品牌、市場優勢,深化專業化分工協作,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生產工藝、管理水準,讓大中小企業,實現更多的訂單對接、產能對接,讓集群的生產成本更低、配套更加完善。
2. 補上關鍵環節。全市各行業的上下游企業要一起發力,加快填平補齊產業鏈的空白點、關鍵點,盡可能拉長制造業的產業鏈、價值鏈,大膽開拓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生產性服務領域。
3. 抱團更有力量。產業組織形式的創新,事關整個集群的競爭力。全市行業協會、商會、大中小企業,要緊密團結起來,積極參與、共建產業聯盟、公共服務平臺等,把一家家的技術優勢、市場優勢、創新優勢匯聚起來,形成利益共同體,打造更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