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紡織業確實仍相對擁有較佳的發展條件
在長期經濟制裁下,緬甸紡織產業的發展相當遲緩,目前仍處于基礎階段,主要仰賴韓國及日本的訂單生存,且工廠多采取來料加工模式并集中在仰光地區。
依據緬甸紡織產業協會的統計,緬甸目前約有160家成衣廠,而具有自行處理進出口業務能力的廠家僅有6成左右,其中外資廠約有20多家。2011年間,緬甸接獲來自日本的訂單成長超過80%,但近來因為緬甸工人素質未能同步提升,導致加工質量不穩定而流失不少訂單,再加上近來工資成本增加等因素,部分成衣廠開始面臨經營上的困難,雖然歐盟及美國已逐步解除對緬甸的制裁限制,但業者所期待的美國大單仍然未見消息,讓緬甸的成衣廠面臨挑戰。
雖然業主過去不斷以勞工訓練來提升加工質量,但成效似乎沒有如預期般的有效。不過,在中國及越南勞動條件逐漸不具競爭力的影響下,即便是如此,再加上緬甸電力供應系統尚未改善完全,相較于孟加拉國、印度等外圍國家,在文化、飲食、居住及管理等方面考慮下,對于我國業者而言,緬甸的紡織業確實仍相對擁有較佳的發展條件。
據從事化工原料進口的李先生表示,緬甸的染整產業發展仍然相當落后,技術與知識都相當不足,目前仍有許多小型的家庭工廠,利用傳統織布梭機在織布,規模多在10臺至20臺,部份則可多至上百臺,但幾乎所有的人工纖維、棉線、染料及助劑都是進口,且多來自中國與印度,至于外資的成衣廠則多采來料加工,利用此地廉價的勞動成本再出口,對此地紡織產業的水平提升幫助不大。
李先生指出,在還原染料方面,該公司每年進口約700頓,直接染料約1200頓,而緬甸目前使用最多的還是分散染料,這些產品多來自于中國及印度,但近年來中國環保意識提高,生產成本上升,許多需求已改自印度進口。
臺灣的化工技術水準很高,對于各類的助劑改良研發能力很強,同時也可客制化生產, 非常符合緬甸目前的需要,諸如紡織布料用的抗UV、軟化、安定劑等方面的助劑在未來都有很大的拓銷市場,其他如染整及皮革加工等方面的助劑也都有發展的潛力。
不過,緬甸的環保意識日漸抬頭,對于來緬甸投資的業者,特別是染整方面的投資,只要特別注意廢水處理的問題,市場還是非常具有投資與拓銷潛力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