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出口企業面臨轉型 任重而道遠
轉型,是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多年來一直在探討的話題,對于傳統行業的轉型其實并不容易,尤其是對行業門檻較低的紡織服裝企業來說更難。幾臺縫紉機,一間簡陋的廠房就能夠從事生產,而中國的紡織服裝在國外也一直以廉價來贏得市場。
如果說在過去六七年前,出口企業依靠這種方式來生存并沒有太大問題的話,那么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漲,這種優勢已經蕩然無存。一家出口企業老總曾經這樣對記者說,2008年,企業每月在每名工人身上所支出的費用為1500元,到2012年,這一數字翻了一番。
在2008年甚至更早以前,已經有企業預感到了危機,開始走上了轉型的道路。他們通過技術轉型,把傳統企業做成了高新技術企業,而這些能夠在紡織服裝行業立足的高新技術企業都開始綻放出璀璨的光芒。
幾臺縫紉機,一間簡陋的廠房,一個小型紡織服裝企業就能夠從事生產。過去的傳統行業從事最低端的服裝加工,目前一些小企業還在延續著這種生產模式。如果將這一傳統企業與高新技術企業放在一起,誰也不會想到二者有何聯系,但青島的一些大型出口企業卻把二者融合到了一起,這聽起來確實有些不可思議。
近年來,青島一批大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開始陸續轉型,經過幾年的轉型,大部分企業都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發展道路,其中,有這樣幾家企業,愣是把傳統企業做成了高新技術企業,而這些能夠在紡織服裝行業立足的高新技術企業都很不簡單。
轉型高新技術企業
轉型,是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多年來一直在探討的話題,過去企業一直在抱怨人民幣匯率持續波動、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企業面臨無利可圖的局面,但抱怨歸抱怨,一些企業及早地行動起來,投入資金改造設備、引進技術,不斷根據其自身特點,尋找發展出路。
近年來,紅領集團就開始尋求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向量身訂制的業務轉型。紅領集團副總裁李金柱表示,過去,紅領一直在這條路上不斷地探索,在這種探索中,企業發展得也越來越好,經過多年積累,現在的紅領,已經有實力向量身訂制領域全球第一的企業發起沖擊。“現在全球任何地方的客戶,只要登錄紅領在線下單系統,只需7天的時間,一件量身訂制的衣服就會送到客戶的手中。而在全球量身訂制做得最好的意大利,其交貨則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李金柱這樣說道。
青島雪達集團有限公司也是從多年前就開始選擇了一條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其通過將多種纖維的組合,摻雜到服裝中,使服裝穿起來具有功能性。據雪達集團總工程師王顯旗介紹,以夏天服裝為例,企業生產的衣服都能具有抗菌消臭、快速排汗等功能,這都是通過多種纖維的組合來實現的,目前企業每個月都能夠研發30多種新型的纖維,以適合不同市場、不同客戶的需求。
雪達與紅領的發展道路雖然不同,但企業家的這種經營意識卻是有著驚人的相似,雖然多年前的市場形勢偏好,但企業家居安思危,當時已經在尋找一種屬于企業獨有的發展模式,這種模式也被稱為技術轉型。在不知不覺中,這種技術轉型把傳統的紡織服裝出口企業變成了高新技術企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核心競爭力。
資金與意識成轉型原動力
現在看來,早一步轉型的企業普遍具有較為強大的抗擊市場沖擊力。當很多企業在喊著“危機來了”的時候,當很多企業的訂單在大幅減少的時候,這些轉型了的企業卻依然能夠“笑傲江湖”。
相比之下,對于一沒資金二沒技術的小企業來說,目前的生存就顯得要困難得多,轉型更像是天上的“浮云”,向往但難以實現。上半年記者曾經采訪過即墨的一家小服裝出口企業主宋先生,在談到企業轉型的時候,他說自己不知道該怎么辦,最后他用了一句“混吃等死”來形容自己現在的心情再貼切不過。
雖然這是一句氣話,但很顯然,轉型不是一句口號,更不是企業一相情愿的事情,而是要依靠實力去實現。雪達每年都會投巨資進行轉型升級。去年,雪達就投資新建了兩個新型車間,分別為1萬平方米和1.2萬平方米,還投資近3000萬元購買設備,其裁剪全部實現機械化生產,按王顯旗的說法,一臺機器比20個工人的效率都高。今年上半年,雪達再次投資2500多萬元,從日本購進了30多臺設備,通過高端的設備來提高生產效率、節省人力成本。而走在全球量身訂制前沿的紅領,其在信息化的資金投入量每年也是巨大的。據李金柱介紹,其信息化系統是由多個子系統拼接而成,而要支持如此龐大的系統,除大量的資金外,還要有強大的技術團隊來支撐。
被迫轉型求生存
近4年里,紡織服裝出口經歷了兩大波折,一是從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5月份,當時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整個出口量大幅下滑;二是從2011年下半年一直持續到現在的這場危機,其嚴峻程度一點不遜色于上一次危機。
李金柱認為,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是因為國內企業經營意識的問題,整個行業都在做代工,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市場,同質化競爭太過激烈,服裝行業本身的門檻就低,買幾臺縫紉機就能辦個小加工作坊,做得人多了,就開始拼價格,拼到最后,大家都沒有錢可以賺。
王顯旗表示,目前,在常規的很多紡織服裝產品中,中國根本無法與東南亞國家競爭,在日本,像優衣庫、帝人等日本著名的商社已經把不少工廠都遷到了孟加拉、柬埔寨、緬甸等國家,尤其是近兩年來,孟加拉國的紡織服裝行業異軍突起,低廉的勞動成本是其最大的優勢。正是因為訂單的轉移,也讓眾多還在從事低端市場的中小紡織服裝出口企業的日子舉步維艱。
青島檢驗檢疫局輕紡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紡織品(含服裝、印染布等)是青島大宗出口商品之一,為確保青島出口紡織服裝繼續保持行業優勢,青島檢驗檢疫局加大支持大型重點企業、知名品牌企業發展,積極推進出口免驗制度,樹立行業示范企業。像即發集團、紅領集團兩家企業被評為國家首批百家知名品牌重點培育企業。此外,將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專門列入調研計劃、申請科研立項,同時積極開展送信息、送技術、送政策、送管理“四送”服務活動,探索小微企業特色檢驗監管新模式。
轉型或許會“生”,但不轉型很可能會是死路一條。目前,在紡織服裝企業中負擔最大的是人工成本,不管是紅領還是雪達,企業對每個工人月支出都會超過3000元,而這種趨勢還在不斷上升。沒有了廉價的勞動力,訂單自然會減少,這也迫使著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去轉型,但這條轉型之路并不平坦,企業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